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的理论与实践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的理论与实践 陶立璠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2004年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突出特点是:这一保护由民间的、学者的呼吁终于变为政府行为,即以政府为主导,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经过两年的努力,2006年和2008年,国务院先后正式公布了首批和第二批国家...
查看更多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理论思考
论坛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理论思考 贺学君     本文针对中国在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存在的盲目性、机械性、片面性和近利性等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原则、主体、价值以及民俗学者的立场,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人类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着日益严重的危机,保护和抢救这些...
查看更多
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
论坛
 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 施 咏     当《二泉映月》成为蜚声中外的传世之作时,“瞎子阿炳”的名字也随之家喻户晓,对阿炳其人其曲的研究也就成了热门课题。海内外学者纷纷对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音乐本体的曲式结构、音调素材、演奏技法、艺术风格、标题与内容,乃至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呈现出几近全方位的态势。本文意欲对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先人之成果做一梳理归纳与整合总结,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开拓阿炳“再研究”的“新天地”。 一     关于阿...
查看更多
纪念阿炳诞辰115周年
其他新闻
 纪念阿炳诞辰115周年      中国“乐神”的化身、我国非物质文化传承第一人、民族音乐的奇才……谁能获得如此的溢美之词?他就是来自无锡的民间音乐家——阿炳。昨天,阿炳艺术论坛在纪念其诞辰115周年活动期间举行。当今中国民族音乐界众多权威,不吝华美之词,虔诚地膜拜一位100多年前薄衫褴褛,郁郁不得志、身背二胡穿梭于街巷的民间盲艺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而无锡民间音乐家留给后人的何止这些,他曲折留存的六支名曲、他饱受欺凌的人生境遇、与他身后达到的...
查看更多
生命的绝响―阿炳和他的音乐
人物
 生命的绝响―阿炳和他的音乐乔建中     生命需要回味,一位瞎子的一生会是什么状态?阿炳这位盲人,何以成了二十世纪响彻世界的音乐家?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广为传诵的《二泉映月》是如何诞生的?    阿炳原名华彦钧,出生在江苏无锡东亭,其父华清河。据说阿炳为其父与一寡妇所生的私生子,从小阿炳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歧视、漫骂充斥了阿炳的童年。两三岁时其母亲便因病去世,此时的阿炳跟随精通道教音律的父亲在雷尊殿道观生活。耳濡目染使阿炳从小就喜欢上了音乐。十二三岁...
查看更多
中蒙俄三国联合推动呼麦“申遗”
其他新闻
 中蒙俄三国联合推动呼麦“申遗”      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文化厅承办的呼麦暨蒙古族和声艺术国际研讨会于12月29日在呼和浩特落下帷幕。蒙古国呼麦协会会长阿?策登额席、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国际呼麦科学中心主任、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吴团英及3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呼麦及蒙古族和声艺术的价值、历史沿革、传承与发展等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会议形成了《呼麦专家保护建议书》,对呼麦“申遗”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相关人士表示,呼麦有望继长调民歌...
查看更多
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成果在京发布
其他新闻
  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成果在京发布       本网讯 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成果12月30日在北京发布,这次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工艺美术行业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行业情况调查,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行业发展成果的一次真实记录。     2006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
查看更多
2008年国内期刊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目录
论坛
 2008年国内期刊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目录 两腔三调:荡里姚摊仪式音乐唱腔的原生分类概念及其文化内涵解析孟凡玉《中国音乐学》2008-1畲族仪式音乐与盘瑶仪式音乐文化之比较蓝雪霏《中国音乐学》2008-1山东鼓吹乐的流派及其划分魏占河《中国音乐学》2008-1湘西“熟苗区”  傩腔与世俗音乐的整合唐志明《中国音乐学》2008-1富裕的贫困―浅析山西省民间音乐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邱怀生《中国音乐学》2008-1南侗“嘎老”名实考――兼论侗族大歌一次的多重内涵杨晓...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刑法保护及其完善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刑法保护及其完善 贾学胜 严永和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文简称《公约》)中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正在制定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借鉴了《公约》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在其...
查看更多
门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论坛
门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马 宁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也逐步系统化和正规化,出版了一批专著和文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有效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学术界对我国一些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没有进行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笔者根据自己对门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撰写此文,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同仁能够关注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