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立夏
搜索
衡山影子戏:穿越数百年的声光影
专题报道
  三尺幕帐上,手持金箍棒的孙悟空瞬间化身为妩媚女子与猪八戒眉目传情,在发觉被愚弄后,猪八戒搭着耳朵羞愧难当……在欧阳新年的一抖一动间,纸制的影人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已近古稀之年的欧阳新年是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衡山影子戏”第十七代传人。“衡山影子戏”作为“中国皮影”的一部分,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当地史料记载,衡山影子戏大约起源于清顺治初年,主要流行于湖南省衡山县及周边地区。在衡山方言里,皮影戏称为“影子戏...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护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按照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及其有关的物品和劳动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在与大自然的相互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不断传承、创新和积淀的成果,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精神的精华性存...
查看更多
在刀刻中挥洒水墨情怀——访留青竹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秉方
人物
 徐秉方在雕刻     留青竹刻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秉方珍藏着一只量米用的小竹筒,筒上刻有“二两”字样。这是徐秉方的竹刻处女作,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熏染,如今这只竹筒通体呈绛色,它记录着徐秉方竹刻技艺的成长历程,承载着他儿时艰辛生活的点滴记忆。徐秉方时不时地会把这竹筒拿出来把玩一番,为的是时刻提醒自己,不忘选择竹刻技艺的初衷。     生活中的徐秉方外表瘦弱,谦逊少言,但一聊起留青竹刻以及过往的那些人和事,就会感觉到他的骨子里有一股倔犟执著的秉性,犹...
查看更多
纸香墨色里的“胡魁章”
专题报道
 李世美师傅在挑选制作好的笔毛    姜冰 摄  铺一尺雪白生宣,摆一方古朴石砚,临水照花,姿态端庄地临摹一帖隽永秀美的小楷;或逸兴横飞,笔走龙蛇,酣畅淋漓地挥就一幅狂草飞白。风花雪月的背后,可曾有人留意到,这桌前的一尺宣纸、一方砚台、一支毛笔,拥有着怎样的历史,凝结着怎样的故事?     北派狼毫的代表     1823年,浙江人胡魁章带着2000银元从家乡湖州来到当时的奉天(今辽宁沈阳),在四平街悦来客栈胡同开设了一家笔庄,取名“胡魁章笔庄”,从此...
查看更多
城镇化如何与非遗保护同行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问题和雾霾问题一样,值得全社会关注。”今年两会上,当被问及非遗保护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如是说。   田青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里保存的一段视频,视频是他今年春节期间前往陕北基层考察的见闻:一个村庄偌大的戏台上,演员卖力地表演当地传统戏曲,台下却空无一人。据他介绍,这个村庄正在空巢化,年轻人纷纷进入城市,留守的当地人更愿意待在电视和电脑前。“这让我感到很苍凉。”田青说。   田青的话道出了我国日渐加速的城镇化过程中非遗...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
2015.03.06
二十四节气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
查看更多
原生态剪纸如何进入大都市
论坛
李守白的海派剪纸作品   剪纸,作为民间文化的一支已有1500多年历史,剪纸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也曾给村舍中“剪花娘子”的心灵带来很大的慰藉。民国初期,伴随民俗学在中国的出现,剪纸艺术逐步得到美术界的重视。创刊于1934年5月的上海美术界刊物《万象》画报在第3期的封面上,编排了5幅民间窗花剪纸。这是中国美术有史以来美术家第一次采用民间剪纸作画报封面装帧。   上海的海派剪纸发展至今走过近半个世纪之路,诞生了王子淦、林曦明两位剪纸代表性人物。曾师从这两位先...
查看更多
灯烧月下“闹”元宵
专题报道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元夕、元夜、灯节、正月半等,是四时八节之中最富有诗情也最为热闹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其起源说法不一,但与原始农业的联系十分鲜明。传说元宵节的重要节俗燃灯、观灯与赏灯的因由是原始社会的先民们为保农业丰收以除杂草、害虫及其虫卵而点燃田间的枯草,后来这种行为日渐仪式化,便有了带有宗教意义的“抛火把”“炸蚂虫”与“照田虫”等习俗。       宗教对元宵节的影响尚不止于此。东汉...
查看更多
南北非遗精品展无锡启幕
其他新闻
  “千秋古运,手创传奇。”2015南北非遗精品展暨中华手作嘉年华活动3月3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开幕。活动汇集了印染、织绣、雕塑等150多个品类的手工作品10万余件,这些作品出自国内28个省区市的手工艺爱好者及年轻设计师之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国中,无锡市南长区委书记秦咏薪等与广大市民一起观看了非遗精品展。       清名桥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一段,是保存风貌最完整、保存...
查看更多
罗布人的“狮子舞”
专题报道
狮子舞   罗布人的“狮子舞”与汉族人表演的狮子舞完全不相同,汉族人的狮子舞一般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而罗布人的狮子舞则由一个人表演。这种狮子舞把兽中之王的一招一式表现的惟妙惟肖,其表演程式显然为罗布人所独有。表演者在表演狮子舞时面部表情十分丰富,诙谐幽默,常常能羸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罗布人的“狮子舞”堪称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仿兽舞蹈中的瑰宝。它有专门制作的道具,由一人披挂冉须和带着铜的装饰。舞蹈者踏着纳格拉鼓的节奏,手舞足蹈,既有仿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