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9   星期五   农历二月二十   
潮州非遗知多少
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0-10-14 13:57:00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这是他今年以来第12次国内考察,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三次考察广东。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生”,是此次的重点行程。广东之行第一天,他来到了位于粤东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

享有“岭海名邦”美誉的潮州,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这里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艺君一起来了解吧~

粤绣(潮绣)

潮绣,是四大名绣中粤绣的一种,发源并流行于今潮汕一带,以富有立体感的垫高绣法、浓烈的地方色彩、金绒相配的刺绣特点傲然于中国刺绣的众多流派中。

潮绣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以龙凤、花卉、飞禽走兽、水族人物为题材,自古以来,潮绣被广泛应用于庙宇的装饰和日常生活的应用中。主要品种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针法则有垫、绣、拼、缀等100多种。潮绣所表现的凸绣,使作品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有着独特的风格。

2006年,粤绣(潮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广东潮州地区的一项民间雕刻艺术,具有典型的“潮色潮味”,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木雕以其悠久的历史,完整的体系,精湛的工艺制作,丰富的题材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享有盛名。

潮州木雕以精细雕刻著称,主要工艺流程为拟图稿、凿粗胚、精细雕刻、髹漆贴金等几道工序。最开始还是在建筑装饰方面使用的比较多,现在随着人们的需求,逐渐在家具以及祭祀用的器具之上,都进行了贴金。经过贴金的潮州木雕,效果非同一般,有着光彩夺目的效果。

2006年,潮州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工夫茶艺是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茶叶冲泡技艺,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甚至流传到东南亚各地。

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讲示、茶师净手、泥炉生火、砂铫(煮水器具)掏水、榄炭煮水、开水热罐、再温茶盅、茗倾素纸、壶纳乌龙、甘泉洗茶、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烫杯滚杯、低洒茶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请品味、先闻茶香、和气细啜、三嗅杯底、瑞气圆融等多个环节组成。除冲泡独特外,潮州工夫茶艺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乌龙茶为主要茶品。

2008年,茶艺(潮州工夫茶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剧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潮剧有悠久的历史,其传统剧目一是来自宋元南戏与元明杂剧,一是来自地方民间传说。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地方民间艺术和民间音乐,使音乐、唱腔及表演艺术日趋丰富并逐步形成独特的地方风格。其语言注重本色及文采,大量运用方言、俚语、歇后语、比生动形象,童趣盎然。唱腔及伴乐轻婉低回,抒情优美、富于变化。唱腔分轻六、重六、活五、反线等不同情绪的曲调和头板、二板、三板等不同板式。“帮声”也是潮剧唱腔的主要特点。伴乐分唢呐领奏的牌子曲和二弦领奏的弦诗乐两类。打击乐分大锣戏、小锣戏、苏锣戏三种不同表现形式。

2006年,潮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泥塑(大吴泥塑)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的大吴村与天津杨柳青、江苏无锡惠山并称为“三大泥塑之乡”,浮洋泥塑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距今已七百多年。

大吴泥塑的题材或取自潮剧情节、民间传说或章回小说故事,或直接来自日常生活。制作过程分为挖泥、炼泥、捏塑、烧坯、彩绘五个环节,制作时以雕、塑、捏、贴、刻、印、彩为主要技术手段,其中贴、印、彩等手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突出的地方艺术特色。

2008年,泥塑(大吴泥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州菜烹饪技艺

潮州菜,简称潮菜,是广东菜的三大流派之一。潮州菜在选料、制作、火候、调味和营养配置等方面都具有自己鲜明的风格。潮州菜以精于烹制海鲜见长,烹饪技法主要有炸、炊(蒸)、焖、煎、泡、焯、炒、炖等。潮州菜重视原汁原味,宴席上多蘸料、酱碟。潮州菜的制工细致精巧,素菜荤做、粗菜精做与众不同。潮州菜崇尚清淡口味,调味手法独特。潮菜宴席重视甜菜、汤菜,还穿插考究的工夫茶。

2009年,潮州菜烹饪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

潮州铁枝木偶俗称“纸影戏”,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系由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的皮影戏演变而来。清代时,随着玻璃的广泛使用,艺人们将纸幕改为玻璃屏幕,影像改为“捆草为身,扎纸为手,削木为足,塑泥为头”,并穿上戏装,由影现发展为形现,称“圆身纸影”。此后又模仿潮州戏的舞台装置与表演程式,将玻璃去掉,改为“阳窗纸影”,并采用铁枝操纵表演,但仍保持皮影戏在背后操纵的特点。

潮州铁枝木偶戏是潮州地区婚丧节庆、游神赛会等民俗活动重要的文艺表演形式之一,深受广大城乡群众的欢迎。它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配以优美的潮剧唱腔、潮州音乐和独特的表演技艺,发展成为民族民间宝贵的文化遗产。

2006年,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剪纸(广东剪纸)

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

潮州剪纸流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潮州剪纸题材涉及花果、走兽、人物、风景和文字图案等。以形式区分,潮州剪纸有纯色、多色、阳刻、阴刻等类型。纯色剪纸充分发挥“剪”的特点,以纤细秀丽的线条配合块面,并采用夸张、变形手法创作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多色剪纸则用多种色纸分别剪出物象的各个部分,然后再合并成为一件完整的剪纸作品,生动细致。潮州剪纸还有一个品种叫“錾纸”,是将图案放在色纸或金箔之上,用刻刀錾刻而成。

2006年,剪纸(广东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是以潮州方言的声、韵、调作为音乐语言基础的乐种。

潮州音乐形式多样,曲目丰富,它的演奏形式和乐器组合灵活多样。有三五人组成的弦诗乐、细乐演奏,也有几十人、几百人的潮州大锣鼓演奏;可以在舞台室内演奏,也可以在广场演奏。潮州音乐有较强的表现力。既有委婉动情的弦诗乐、细乐,又有气势磅礴的大锣鼓、苏锣鼓。潮州音乐还有着独特的音阶和旋律结构。如乐曲以全国绝无仅有的“二四谱”传谱;调式则有重六、轻六、反线、活五、轻三重六等表现不同情绪的多种变化。

2006年,潮州音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歌册(潮州歌册)

歌册俗称“笑歌册”,因发源于广东潮州,又称“潮州歌册”。

潮州歌册是用潮州方言创作、演唱的长篇叙事韵文,属说唱文学。唐朝时 ,潮州民间艺人根据佛教教义中的故事编写成新的“变文”,说唱时配一弹拨乐器,自唱自弹,称为“弹词”。歌文多为七字句,四句为一节,一节用一韵。也间插有三字、四字、五字、六字等句式。后来,歌册内容发展到历史故事、公案故事、民间传说等,还有用歌册形式编写的杂歌。由于弹词抄本多有错漏,明清时,民间艺人将弹词重新整理刻印,广泛流传。人们又称“弹词刻本”为“歌册”。  

2008年,歌册(潮州歌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灯彩(潮州花灯)

潮州花灯风格独特,乡土气息浓厚,作为节庆和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潮州文化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潮州花灯可分为屏灯和挂灯两大类型。屏灯是一种集彩扎、绘画、刺绣、泥塑、剪刻于一体的综合性造型灯屏,它以戏曲和历史人物故事为主要表现题材,配以楼台亭阁、山水园林、动物形象等,做成一屏屏的景物,再装配灯光加以映衬,一屏一灯,精美异常,在潮州民间工艺中堪称上品。挂灯以藤竹木和金属条片做成框架,外罩以丝纸、绢帛、玻璃,而后在表面彩绘诗画图文,再依造型需要镶嵌装饰缨络、螺钿、珠串、铜片等,呈现出古雅典丽的风格特色。

2008年,灯彩(潮州花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镶嵌(潮州嵌瓷)

潮州嵌瓷俗称“贴饶”或“扣饶”,是潮汕地区特有的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的工艺,因其质地坚实,久经风雨或烈日曝晒而不褪色,被誉为永远亮丽的艺术。

潮州嵌瓷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在民间使用。当时,潮州陶瓷生产发达,民间雕塑兴旺。出现用瓷片剪裁成简单的花卉,镶嵌在建筑物上的创意。清代,潮州各地采用嵌瓷装饰祠堂、民居更加广泛。到了清末,瓷器生产作坊与嵌瓷艺人配合,专门烧制各种色彩的瓷碗,供裁剪并镶嵌成平面、浮雕或立体的花卉植物、飞禽走兽、戏曲人物,用于装饰建筑物或庭园室内。

2011年,镶嵌(潮州嵌瓷)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枫溪瓷烧制技艺

从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广东潮州即已出现了瓷器。宋代以后,潮州枫溪成为陶瓷生产中心,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枫溪瓷器烧制技艺有雕、塑、镂、捏、贴、刻、划、印、压等多种手法,装饰手段也丰富多彩,其中以镂雕、捏塑最为著名。枫溪瓷器艺人善于用写实、夸张、变形等手法塑造人物、动物形象,制成的产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光彩照人,独具神韵。枫溪瓷器烧制技艺中独树一帜的还有通体镂空艺术彩瓷与捏塑瓷花结合而成的通花瓷花技艺,即在原初的坯件上镂雕多式图案,并以瓷土捏塑多式花卉,而后入窑烧制。此外,还有多层次镂空和立体瓷塑花卉等独特工艺,均称得上技艺卓绝。

2008年,枫溪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陶器烧制技艺

(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

枫溪手拉朱泥壶朱泥壶用料选取本地陶矿红泥加工而成,制作采用拉坯车旋转制陶技法,手工拉坯成型。制作过程要经过拉、修、批、上水、上桨、烧等近六十道工序,烧制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线条简练,色泽丰润,光滑度高等特点。

2014年,陶器烧制技艺(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

潮州彩瓷是清末潮州艺人运用新型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并融合国画技法所创造的瓷器彩绘艺术。其特点是构图饱满,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优美生动,格调高雅。

唐宋时期,潮州就有瓷器生产。宋代笔架山窑瓷器有刻花、彩花、堆花等技法及釉下装饰手法。上世纪八十年代,潮州彩瓷出口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汕头口岸的60%以上。“堆金牡丹花鸟三百件天球瓶”,荣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

2014年,潮州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抽纱(潮州抽纱)

抽纱是按图案间隔有序地抽除布料上的经纬纱线后再绣制,形成通透秀逸、形态各异的“花窗”并与传统刺绣巧妙结合而成独具一格的手工艺品。

唐代潮州刺绣极为盛行。至清代光绪年间,潮绣艺人开始将西方国家传入的刺绣抽通工种与潮州传统刺绣工艺融汇贯通,推陈出新,形成技艺独特的民间手工艺。

潮州是全国抽纱品主产区,成功革新创造和推广运用了许多抽纱新工种、新针法。抽纱产品中的精工、高档、技艺要求高、难度大的品种,唯潮州抽纱产区能全程圆满完成。

2014年,抽纱(潮州抽纱)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编辑: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