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传承人护宝 阿胶价值回归
作者:2931 创建时间:2010-01-26 14:36:00

传承人护宝 阿胶价值回归

 

    从中国冬至阿胶节说起
 
  每年冬至时节在阿胶发源地东阿县举办的中国冬至阿胶节,不但成为一场影响广泛的传统医药文化盛事,更成为东阿享誉全国的一张名片。在人们认识这张名片的同时,也紧紧记住了一个企业:东阿阿胶,更记住了这张名片的缔造者――“阿胶少帅”秦玉峰。透过这场中医药民俗文化节,人们知道了一位传承国药瑰宝的“护宝人”的传奇经历,也进一步揭开了“滋补上品”东阿阿胶的神秘面纱。

  识宝:恢复阿胶“上品”地位

  初识阿胶,秦玉峰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会和这份中药瑰宝结缘一生,可很快,阿胶的巨大魅力展现了出来:神奇的药效、玄奥的药理、药典中精辟的记载……对阿胶浓厚的感情与文化认同,使秦玉峰把谋生技能内化为自己对这一重要中药文化遗产的传承责任。怀着这种感情,秦玉峰从临时工干到学徒工、班长、再到车间主任、科长、副总经理,32年后,最终成为东阿阿胶股份公司总经理。

  作为第8代传统阿胶技炼制技艺传承人,秦玉峰无奈地意识到:“很多年以来,社会大众对于阿胶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补血上,属于女子专用,可事实并非如此。从历史上看,阿胶一直是滋补上品,功效包括进补、营养、预防、保健和养生。医圣李时珍‘久服轻身益气"的评价,就是对阿胶功效空间延展的很好佐证。”

  如今,阿胶早已不是昨日深宫中的稀世之品,而成为老百姓也能消费的“补血中药”,其价格“物超所值”,其价值只窥得冰山一角。作为东阿阿胶的掌门人,秦玉峰说:要传承和发展阿胶,就要回归阿胶“上品圣药”的历史地位,恢复人们对“滋补国宝”的全面认识,阿胶价值回归工程刻不容缓。

  护宝:“文化营销”实现价值回归

  在秦玉峰看来,阿胶的价值不仅在于传统制作技艺,更在于文化。由此,针对阿胶价值回归的“文化营销” 战略全面展开。

  2006年开始,秦玉峰专门组织班底,用两年多的时间搜集、挖掘、整理出阿胶药方3200多个,食补方100多个,膏方200多个。针对阿胶2500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整理了阿胶历史典故组成《东阿阿胶拍案惊奇》系列,极大地丰富了阿胶的文化价值内涵。

  2008年,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秦玉峰成为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随后,在秦玉峰主持下,恢复了古阿胶和九朝贡胶的生产,实现对阿胶古老工艺的更好传承和保护。更为深入的是,将全国各大城市的阿胶专营店门头改成了东阿阿胶养颜养生馆,吸引消费者现场体验养生,汲取保健知识和文化。

  文化营销战略实施以来,东阿阿胶的新老产品供不应求,复方阿胶浆销量增长30%以上,补血市场占有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传宝:“营销文化”是为更好地传承

  传承,不仅是要通过师徒制传授阿胶工艺、恢复古方阿胶生产;更是要把阿胶推向社会、推向世界,实现阿胶的价值回归,恢复阿胶“滋补上品”的历史地位的这样一种历史使命感。为此,秦玉峰提出了文化营销要继续深入,由“文化营销”转为“营销文化”。

  深挖文化,首先从打造文化节名片开始。2009年的举办的第三届东阿阿胶文化节更名为“中国冬至阿胶节”,不但增加了对冬至文化的弘扬,还联手中医药界推广冬至膏方进补,弘扬膏方文化,其目的就是倡导恢复中华民族传统的进补方式,将进补民俗文化和中医养生文化相互结合,深化阿胶价值回归。

  接下来,为保护阿胶非物质文化并实现更好传承,秦玉峰率领企业采取“上下游拓展”产业链的发展策略。在产业链上游,东阿在全国建立了13个养驴原料基地,并以各地的东阿阿胶养颜养生馆为依托,营销中医药养生文化,实现由生产者向健康方案提供者的转变。

  对东阿阿胶这块国药瑰宝,价值回归只走出了第一步,“护宝”之路漫漫其修远,传承和发扬还需更多努力。“阿胶发源于东阿,必将光大于东阿”,这是秦玉峰作为 “护宝人”的决心与雄心,我们相信,他呈现给我们的将会是更多的精彩。

(来源:中国网)

(编辑: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