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参与保护·促进消费·共享成果”访谈第二期
来源:“ 非遗传播研究平台”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0-05-20 17:17:00

人民日报5月19日刊登的“非遗购物节”漫画

并配文:

非遗产品受欢迎,

通过“云端”进万家。

模式创新思路巧,

活态传承兴文化。

访谈开篇

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快手、东家等网络平台将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融入当代生活,让人民群众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此时举办非遗购物节,对于帮助广大非遗传承人群、项目保护单位、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非遗相关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复工复产,促进社会消费也具有积极意义。

本公号近期推出了“参与保护•促进消费•共享成果”访谈系列,诚挚邀请您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出谋划策,就如何扩大社会参与、惠及传承人群等提供真知灼见,启迪行业思考、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本期访谈嘉宾

01

姚惠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购物节”首先能让非遗传承人得到更广泛的宣传,也让非遗项目能得到更好的推广,让非遗技艺得到弘扬,更能让非遗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非遗购物节”让非遗之花盛开在生活的每个角落,真正的让非遗文化流光溢彩、生生不息!“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是人的创造,非遗是物的流转,非遗传承是生活的方式!

“非遗购物节”,能让传承人走得更稳也走得更远。点赞“非遗购物节”!

02

郑海鸥  人民日报记者

非遗购物节,将传统的、历史的非遗,链接上时髦的网络电商平台,无疑能给非遗传承人带来更多经济收入和社会认可。

需要注意的是,非遗产品集体上网,既不能搞得热闹但泛娱乐化、庸俗化,破坏非遗本身;也不能端着架子,拉开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建议让电商平台、网红导购提前多学习一些非遗知识,同时让非遗传承人增加一些“网感”,两者结合,将非遗的文化性历史性故事性知识性实用性,通过流行范儿潮流范儿的加工包装,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增长文化见识、愿意掏腰包的优质消费体验。

产品永远是核心竞争力。非遗传承人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设计能力,在不损害非遗本身的前提下,设计出精美精致的非遗产品,如此更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和再购买的欲望,打造“永不落幕的购物节”。

03

刘鑫  阿里巴巴集团淘宝手艺人业务负责人

1、淘宝做了什么:

这次非遗购物节的活动中,淘宝除了对613非遗购物节的主活动进行支持外,淘宝特色商家运营部门的淘宝手艺人业务,还和部分省份联合,制作推出由各省文旅厅非遗处推荐的当地非遗传承人店铺专场活动。活动期间,打开手机淘宝搜索“XX省非遗购物节”,马上就可看到和购买这批传承人的产品。此外,本次非遗购物节结束后,对于成功入驻的非遗传承人淘宝店铺,淘宝特色商家部将会结合他们的特点,联合淘宝大学、淘宝拍卖、淘宝直播、淘宝众筹、优酷等众多阿里的兄弟部门,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比如,联合淘宝大学,定期为这部分商家提供定制化的免费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店铺运营能力;联合优酷的非遗公开课,让传承人通过优酷平台让更多互联网用户了解非遗!

2、“非遗购物节”的重要意义:

我个人认为,在非遗保护和推广的行列中,一方面除了有专家、学者们对非遗的梳理、研究外,这次活动也从市场的角度,提示我们,在非遗保护的领域里,除了继承外,还有协同创新。只有在设计、营销、销售等诸多环节协同创新,才能推动非遗产品的消费。而消费是对非遗有力的保护和支持。

一方面是促使一部分非遗从业人员,从线下走到线上,接触并学习使用包括直播在内的互联网工具来推广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同时让更多的消费者集中可以购买的、“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接触非遗,不再停留于传统的图片和视频传播层面。

另一方面产生了可能更为深远的影响,让一部分传承人们开始接触到市场并关注市场,关注我们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习惯,他们的特点,并进而去思考如何创新自己的产品,以令我们的非遗在创承中得到持续的发展。说到底,这就是从传统的“货场人”转变为“人货场”的思维。

对于传承人和平台来说,这次活动是我们向前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非遗生态开展商业转化的一大步。

04

江树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

这次非遗购物节,非遗保护部门引导服务,互联网企业搭台,传承人唱戏,树立了以效益促传承、以效益促传播的理念,遵循了非遗项目本身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挖掘发挥了非遗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形成新时代非遗传承新生态,是科学有效的保护方式和手段。希望这种方式成为非遗保护的新常态,并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完善:

一方面是进行非遗类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持原有人文精髓和核心技艺的基础上,非遗类产品需改良制作材料,更新内容题材,改进设计包装方式,拓展创新产品使用范围和用途,创造非遗类文化产品新业态,让更多的非遗产品成为实用品、日用品,并使之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趋向、生活方式、核心价值观,培育既传统又时尚的非遗企业品牌、非遗产品品牌。

另一方面是完善非遗类产品产业链。这次购物节,拓展了非遗类产品流通渠道,但如何打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解决好非遗传承发展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实现非遗产品市场要素分配和分工协作,建立设计、生产营销、消费服务完整生态链,还需非遗保护部门、企业和传承人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05

王其全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关键在于融入生产、融入生活、融入市场。尤其是传统技艺等项目,当制作加工工艺与手段、非遗商品生产甚至其衍生品的研发都不再是一个问题的时候,市场推广与销售的方法与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浙江利用非遗博览会、中国(义乌)文交会、优秀非遗旅游商品大赛等展示、销售载体与平台,为传承人提供良好服务。

“非遗购物节”来得很及时、很有必要。特别是在当前抗疫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推进复工复产的背景下,其意义不仅是为非遗传承人及其产品的宣传、推广和销售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也是对推动生产与消费、拉动经济具有促进作用,更是体现了非遗人的一种责任与担当。传承人也应该充分利用二维码、短视频等现代有效传播媒介“广而告之”,线上线下联动互动,扩大传播面,提高影响力。

“非遗购物节”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积极举措。

06

牟小燕  赤水竹编手艺人、

UNESCO-星愿基金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活动赤水竹编项目带头人之一

非常高兴看到有非遗购物节这样的活动,对于我们做竹编工艺的手艺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我的家乡贵州赤水从事竹编工艺的人不少,从十几岁到几十岁不等,个个都会编各样各样的产品。但苦于销路不好的问题,让竹编工艺没有很好的传承下去。

2018年,我有幸成为社区竹编工艺带头人,在各级部门和社区帮助下,我们的竹编团队为附近的易地搬迁户、精准扶贫户等近一千人培训竹编工艺,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

我们刚好也在尝试利用网上电商平台传播与销售竹编工艺品,我们非常愿意参与此次活动,这对我们社区建立竹编就业扶贫车间,签约手艺人,带动失地农民、留守妇女、失业青年等更多人群从事竹编事业很有帮助,可让他们平均每年增加收入三万元至五万元不等。

我认为此次“非遗购物节”非常有意义,这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让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可以让我的家乡赤水少一些留守儿童、孤独老人,同时解决了就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今天的访谈嘉宾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保护部门及专家、电商平台业务负责人、央媒资深记者和非遗扶贫带头人,看待“非遗购物节”的视角更为多元,共通的是对非遗的珍视与爱。

“非遗购物节”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为非遗传承人群提供了广域、优质、畅通的网络营销推广“绿色通道”,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机会在“遗产日”购买非遗产品从而参与非遗保护,也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向非遗传承发展事业集聚。期待非遗产品开启“永不落幕的购物节”!

编辑:李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