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两会非遗声音】李绍玉:激发贫困地区非遗扶贫“内生动力”
来源:”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0-05-28 12:25:00

每年两会上,身着漂亮苗族服饰的李绍玉总是引人注目。她是荣玉民族服装厂苗家刺绣技术员,来自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这是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县,被誉为“世界苗乡”。

彭水苗绣以做工精细、工艺考究而著称,针法和技法有20多种,用色鲜艳,纹样多姿多彩。以前,苗家姑娘未出嫁前,都要亲手绣制一套嫁妆,每一件绣品都做工精细,每一种图案都蕴含了美好的祝愿和祈福,作品展示着苗家姑娘的苗绣技艺、渗透着姑娘的心血。

作为一名彭水苗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和全国人大代表,李绍玉一直关心关注着非遗传承问题。在今年两会上,李绍玉结合实际工作和自身感受,针对非遗保护传承如何更好地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李绍玉代表看来,“非遗+扶贫”有着非常现实的积极意义。

01 实现就业与居家的两者兼顾

非遗技能大多是手工操作,在家也能进行生产,为一大批照顾家庭的留守妇女、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等贫困群众提供了较为固定的收入来源。特别在今年疫情期间,起到的作用更为明显。

02 实现扶贫与扶智的双重实效

贫困群众在掌握谋生的技能的同时,还提升了个人修养,增强生活的信心,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同时也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03 实现扶贫与非遗保护传承双促进

在非遗扶贫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群不断扩大,非遗保护传承的意识在社会中不断增强,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但是,贫困地区非遗扶贫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贫困地区的非遗企业普遍规模小、基础薄弱。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产品模仿传统的多,创意创新的少,顾客受众小,难以拓展市场提升销售量持续增收比较困难,难以达到扶贫的真正目的。”李绍玉如是说。

对此,李绍玉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加大对贫困地区非遗扶贫的资金扶持。建议财政部、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扶持,助推贫困地区扩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提升工坊工人技能,搭建非遗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扩大销售展示渠道,支持非遗扶贫产品在旅游景区、中心商圈建立非遗扶贫产品展览体验店,进一步激发非遗扶贫的潜力。

②建议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相关高校,充分利用高校的专业优势资源,采取高校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科学研究,在解决非遗产品工艺难题、改善产品设计、提升整体品质、对接市场需求等方面给予支持与帮助。

③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非遗扶贫的智力支持。

编辑:李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