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两会非遗声音】王怀军:建议加强中小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
来源:经济杂志 作者:寇佳丽 创建时间:2020-05-28 12:36: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5000年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历史瑰宝,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如何发扬光大是新时代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之一。国之大计,教育为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本质上说就是文化的认同与认知,构建庞大的基层群体就成为保护的关键所在。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必须从孩子们的教育抓起。”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学校校长王怀军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中小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的建议》。

王怀军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在非遗传承方面,我国行政部门主体作用逐步凸显,学校相关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非遗教育逐步独立,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在增强。“尽管如此,我国的非遗传承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非遗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专业师资力量缺乏,虽有广度但深度不够。”

因此,王怀军建议:

遴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

非遗传承教育基地是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的有力补充,要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标杆,着力在政策、资金和社会地位上扶持一批有质量、有效果、有水准的国家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开展非遗主题研学,引导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深度体验,在传承中保护和发展。

遴选一批有实力的课程研发中心,为非遗课程、教材和师资的供给输送质量保驾护航。

非遗课程研发中心的设立,有助于非遗教育内容市场的规范。非遗课程需要在研发、投入实践、再次打磨内容体系、再投入实践等反复中完善。课程研学中心依托实践方进行设立,可以充分保证非遗课程内容及教材内容的质量符合非遗活态传承发展的需求,满足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深化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用政策保障社会力量参与力度。

社会力量作为第三方,可更加专一地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研究、特色课程开发、运用等。建议行政主管部门以明确的政策和文件来鼓励社会机构发展和从事非遗普及教育工作,对其课程、师资以及教研成果予以一定资金扶植,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对社会机构进行统一监管,使优质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良性发展,承担起中小学非遗教育和非遗特色课程开发、非遗师资培养的职责,让优胜劣汰规则在市场发挥效用。

编辑:李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