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浙茶非遗项目,远远不止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这6个!
来源:“浙江非遗”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2-12-21 10:43:00

11月29日,由中国单独申报的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申遗由浙江牵头,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浙江有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详情点击:荣登“人类非遗”的浙茶,到底有多绝?)

浙江茶历史悠久

茶叶种类、制茶技艺十分丰富

可远不止这6个

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的国遗项目

这18个茶相关的省级非遗项目

一起来认识一下


绿茶制作技艺(径山茶炒制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余杭区

径山茶自宋至清均列为“贡茶”,宋开庆元年,茶种、茶具传入日本,开日本茶道之先河。径山茶采摘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为标准,之后需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多道工序。成品茶条索纤细苗秀,芽锋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幽,滋味鲜醇,汤色嫩绿莹亮,叶底嫩匀明亮,经饮耐泡,以“三绿”和“三真”而名扬中外。

绿茶制作技艺(临安天目云雾茶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临安区

天目云雾茶又称天目青顶,其品质特色,紧结成条,叶质肥厚,汤色清澈明净,芽叶朵朵可辨,滋味鲜醇爽口,清香持久,头酌味淡,二酌浓郁,三酌醇和。茶树大多生长在海拔六百米以上的山坞中,土质肥沃,终年云雾笼罩。天目云雾茶制作工艺精细,按采摘摊放,杀青,揉捻,炒二青,烘干等五道工序进行。

绿茶制作技艺(乐清雁荡毛峰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乐清市

乐清雁荡毛峰产于雁荡山风景区内龙湫背、雁湖岗等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山顶,尤以龙湫背所产者为佳。雁荡山产茶历史悠久,约在千年以上,其制作技艺主要经过鲜叶采摘、杀青、揉捻、烘坯、理条提豪、烘焙等六道工序。雁荡毛峰外形秀长紧结,汤色浅绿明净。一闻浓香扑鼻,再闻香气芬芳,三闻茶香犹存;滋味头泡浓郁,二泡醇爽,三泡仍有感人茶韵。有“三年不败黄金芽”之誉。

温州绿茶制作技艺(泰顺三杯香)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泰顺县

泰顺产茶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茶园面积广大。泰顺三杯香的茶叶开采于清明,通常春、夏、秋三季都可采制,品质以春茶为优,秋茶居中,夏茶居次,三杯香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三杯香茶叶条索细紧、色泽油润,香气清高、甘甜醇厚。形状可分为条形、卷曲条形、针形、片形、团块形、以及粉末形等。制作工艺有杀青、揉捻、粉焙、炒二青、锅、整形等工序环节。

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西湖区

图源丨“西湖文旅发布”微信公众号

“九曲红梅茶” 被茶学家誉为浙江茶区“万绿丛中一点红”。自清代晚期,经历代茶农培植、改良,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随着产区逐步扩大,发展到周边地区,在沪杭乃至苏南各城镇得以闻名。九曲红梅茶品质优异,其外型呈褐色,卷曲细紧如鱼钩,条素细嫩,表面多白豪,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滋味清鲜爽口,回味无穷,香气清如红梅。

莫干黄芽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德清县

莫干黄芽外形紧细成条似莲心,芽叶饱满显茸毫,色泽黄嫩。冲泡后,茶色明黄隐翠,嫩绿多毫,鲜香甘醇,且耐冲泡。宋《天池记》载:形似雀舌,色泽嫩黄,清香迥异,近似黄茶。莫干黄芽炒制技艺为当地百姓世代相传,延续至今,经拣剔、摊青、杀青、揉捻、初烘、理条、足干等数道加工程序,铁锅翻炒柴炭焙制加工而成,其独特的“焖黄”传统炒制工艺,为中国名茶黄茶类谱系添加了重要的砝码。

临海羊岩勾青茶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临海市

图源丨“临海文化和旅游”微信公众号

羊岩勾青茶制作技艺产生于临海西北五十里羊岩山。至清代,其制茶技艺已名闻台州府,所制绿茶以“经五开水,汁味尚存”。精制的羊岩勾青茶条索勾曲、色泽翠绿、绿中透翠、幽香如兰香高味醇、汤色叶底嫩绿清亮、久饮耐泡回味香绵。

天台云雾茶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天台县

天台云雾茶制作技艺,是天台先民根据高山青茶的特质而积累的制茶技艺,保持了茶叶“香气高锐,清汤绿叶”的品质,天台云雾茶“直、紧、绿”,香郁持久,为绿茶中珍品。

绿茶制作技艺(惠明茶手工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景宁畲族自治县

惠明茶的种植与生产始于唐朝,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1915年惠明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评比金奖和一等证书。传统惠明茶的手工制作工艺流程包括鲜叶采摘、摊放管理、杀青、摊凉回潮、捻揉、做形、摊凉回潮、提香、拣剔、包装。惠明茶是绿茶中的珍品,条索紧秀,银毫显露,味浓耐泡,外形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以泉水所泡之茶,有“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醇,四杯韵犹存,味浓持久,回味鲜醇甘甜,富含独特的兰花香水果味”之风格。

开化龙顶茶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开化县

开化产茶历史悠久,以“条索紧结挺直,白毫披露,银绿隐翠,芽叶成朵匀齐,香气鲜嫩清幽,滋味醇鲜甘爽,汤色杏绿清澈”优异的品质著称。开化龙顶制作工艺有其独特之处,制作工艺细致,工序要求严格,从茶青到成品的七道工序,全都是凭经验通过手工完成,要求茶叶外形和内汁具佳,外形紧直挺秀,色泽翠绿。内汁馥郁持久,鲜醇爽口,回味甘甜。

绿茶制作技艺(开化御玺贡芽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开化县

御玺贡茶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明崇祯四年(1631年)“芽茶四斤进贡”。崇祯喝了后连声叫好。后每年开化进贡的茶叶都要经御上房验收后盖上御玺印章(防以次充好),所以被称为“御玺贡芽”。御玺贡芽,全为手工制作,工序复杂,制作精细,对青茶叶品质要求极高。以高山云雾茶为原材料,茶芽为一芽一叶为标准,对成品后的茶形也十分讲究,定形“盘花颗粒形”“细香紧卷形”“玉兰花形”。壮芽显毫,形似青龙盘白云,沸水冲泡后,芽尖竖立,如幽兰绽开,汤色清澈明亮,味爽清新,齿留遗香,冲泡三次,仍韵味无穷。

平水珠茶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柯桥区

平水珠茶产自柯桥区平水镇,清初成为朝廷贡茶并开始大量出口,声名大振,被誉为“绿色珍珠”。其炒制方法十分讲究,经杀青、揉捻、干燥等过程,手炒一锅珠茶约需10余个小时,故有“斤茶斤汗淌脚跟,一季茶落瘦煞人”的说法。成品的珠茶外形浑圆紧结,色泽绿润、身骨重实、落盘有声,堪称绿茶一绝。

鸠坑毛尖茶制作工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淳安县

鸠坑毛尖茶产于淳安县鸠坑源茶区,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茶种优良、工艺独特。清明前后的晴天采摘茶叶,鲜叶要求嫩、匀、净,为一芽一叶初展,经摊青、杀青、揉捻、整形、烘二青、焙干等宋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加工制作时,多靠茶农掌握火候经验。炒制成毛尖固有的形状扁,其外形硕壮,紧结挺直,色泽翠绿,银毫显露、滋味醇厚,厚实匀齐。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驰名省内外。加工制作时,杀青炒制均靠茶农掌握火候经验。

武义绿茶(武阳春雨)传统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武义县

武义绿茶(武阳春雨)分布于武义县山区,茶园终年云雾缭绕,雨多泉清。武义绿茶(武阳春雨)传统制作技艺分采青、验青、摊青、杀青、整形、初烘、复烘、整理成品八个工序,源于南宋蒋富茶,是南宋文人学士待客佳茗,被称为谦谦君子的“君子茶”,具有提升民众文化修养与气质的儒家文化意蕴。

普陀佛茶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普陀区

普陀山佛茶,又称普陀山云雾茶,因其最初由僧侣栽培制作,以茶供佛,故名佛茶。茶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除了采摘、摊放、杀青、揉炒、做形、提毫、焙烘、足干等步骤外,普陀佛茶在做形、提毫等关键和核心工序方面都有其独到的技术和方法,使茶叶的品质和外形都能区别于其他的名茶。成品的普陀佛茶外形条索紧结卷曲,似螺非螺,似眉非眉,干茶色泽嫩绿披毫,香气如海苔香味。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馥郁持久。普陀佛茶承载文化象征,深寓佛法其中,是中华茶文化与佛教文化完美结合的杰作。佛茶随佛而来,伴佛而生,体现了茶禅一味的哲思。

震远同茶食三珍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吴兴县

图源丨“吴兴文旅体”微信公众号

湖州的茶食消费习俗历史悠久,据同治《湖州府志》卷三十三《物产》记载:“茶食或粉或面和糖制成。糕饼形色名目不一,用以佐茶故统名茶食,亦曰茶点,他处贩鬻,称‘嘉湖细点’。”湖州震远同是华东地区享有盛誉的百年老字号,主要产品为有“吴兴茶食三珍”美称的玫瑰酥糖、椒盐桃片、牛皮糖,传统制作工艺和口味独特,蕴涵着湖州地区古老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食品文化。

普陀山佛茶茶道

项目类别:民俗 所属地区:舟山市本级

普陀山佛茶茶道是普陀山僧人在斋戒沐浴、虔心颂佛后,经过一整套严谨而神圣的茶道仪式来泡制茶的全过程,属于宗教茶道中的禅茶茶道,包括迎宾、净手、焚香、添水、请佛、净盏、点茶、献供、调茶、供佛、敬客、回念、礼毕等13到程序。禅宗强调自身领悟,即所谓“明心见性”,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与禅宗变通佛教规戒相适应。禅宗在茶中熔进“清静”思想,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求得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

南浔三道茶

项目类别:民俗 所属地区:南浔区

“南浔三道茶”,俗称“南浔三碗茶”,是南浔地区从清代流传至今的礼仪性品茶习俗,指向客人一次敬奉甜茶、咸茶和清茶三种茶品。此茶俗主要用于逢年过节和“毛脚女婿”第一次登门时。

看完这十几种省级茶非遗项目

你是不是有种大开眼界之感

浙江不仅茶非遗项目丰富

茶文化同样历史悠久

陆羽在径山著《茶经》

乾隆钦点狮峰山18棵御茶树

……

从古至今

文人墨客在“浙”饮茶会友

留下数不尽的故事和墨宝

凛冬将至,与友围炉煮茶

让一杯香茗,温暖生活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