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他们踏上“匠人苦旅”是因为非遗传承的使命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孟歆迪 创建时间:2023-03-09 11:56:00

这件精美的欧洲瓷器中某一部分是经过修复还原的,你能找出来是哪部分吗?

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大师工作室里一派繁忙,古陶瓷修复专家黄莹老师正在教授陶瓷修复技艺。案台上,已经完成修复的、尚未着手修复的瓷器满满当当。照片里这件“奇幻森林”就是其中一件。经黄老师和学生之手修复的,正是瓷器中少女帽檐上的花朵。

想要达到这种和原器浑然一体、毫无破绽的感觉,背后的付出你又了解多少呢?

瓷器修复过程十分复杂,并非简单的“拼图”。每一件瓷器的修复,都需要经历清洗、粘接、补缺、打磨、着色等多个步骤,要求修复师具备美术、历史、文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知识储备,方能做到“天衣无缝”。

黄老师每周二为学校非遗传习社学生开设《陶瓷修复》课程,面对面授课,手把手教学,实打实操作。打磨、调色、着色、补缺,每个步骤反复练习,一步一步慢慢精进,扎扎实实提升自己,力求展现最还原的效果。学生从开始的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到后来的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中间需要经历上百次磨合和试验。

在黄老师工匠精神的耳濡目染下,在持之以恒的坚守中,学生逐渐沉醉和投入其中,甚至可以独立完成一件瓷器的修复。有时为了修复好一件瓷器,在案前一坐就是一天,反复调色试色,无数次对比和制作,不厌其烦。由于修复工序繁琐,一件瓷器修复上小半年也是有的,只为最大限度将瓷器的原始风貌展现出来。

手上功夫的锤炼只是一方面,瓷器修复磨练的还有人的心智。修复者俯首、凝神、专注,目光聚焦于作品之中,时间停止于方寸之间。他们将一件件“残缺”的艺术品恢复生机,让更多的人得以一窥其精致模样。

记着了解到,和黄老师一样义无反顾选择踏上“匠人苦旅”的,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鲁庵印泥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符海贤、细刻技艺大师周誉坤、陶瓷修复大师宋自海。他们将非遗传承的使命担在肩,致力于推广鲁庵印泥、细刻技艺、古陶瓷修复,焕发传统非遗的新光芒,涵养精神文脉、厚植文化自信,力求向更多人呈现绚烂多彩、赓续绵延的中华文明。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