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土族盘绣:家门口就业幸福足
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03-29 19:59:00

摘要:2020年,青海省互助县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土族盘绣,设立青海素隆姑非遗工坊,通过“刺绣公司 + 农户”“刺绣协会+ 农户”“公司 + 基地 + 农户 + 艺人”等多种模式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坊面向社会开展刺绣技术技能培训服务,采取“工坊 + 大学”模式,近3年接收了来自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1000多人次,培训农牧区各族妇女,特别是困难人群、残障人群2000多人次。工坊着力打造集体验、展示、培训、产销运营为一体的企业,为农牧区绣娘、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多个居家灵活就业岗位,助力绣娘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签订刺绣订单产品6万余件,上架产品420款,在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土族盘绣是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做工精细,针法独特,纹饰整齐美观,极富装饰性,绣品红、黄、蓝、绿、青、紫、白等七色都齐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呈现出土族对色彩、审美的追求。青海素隆姑非遗工坊依托土族盘绣以体验、展示、培训、产销运营方式推进工坊建设。

青海素隆姑非遗工坊产品展示

一、推动建设运营模式实现新突破

工坊结合青海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人口状况,根据当地非遗资源禀赋,探索合适的非遗工坊建设运营模式,通过设立家庭式作坊,采用“刺绣工坊+ 农户”“刺绣协会 + 绣娘”“工坊 + 基地 + 农户 + 能人”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帮助农牧区妇女实现居家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工坊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出了一批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较好的产品,符合当代人民群众审美和生活需求,带动就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有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能产生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

青海素隆姑非遗工坊举办技能培训班

二、联合多家企业整合土族盘绣资源

工坊为了推进土族盘绣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联合省内多家龙头企业进行以市场化方式关联全省的土族盘绣行业,集聚全省的生产、销售、人才、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宣传营销等资源,形成以协会为中心,辐射小微企业、农村农户的土族盘绣产业网络。这一系列举措有利于调整生产资源结构,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统筹联动,调动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广泛吸纳就业,带动乡村手工业振兴发展。

青海素隆姑非遗工坊带头人苏晓莉与绣娘交流

青海素隆姑非遗工坊带头人苏晓莉带领绣娘直播带货

三、优秀带头人传承工匠精神

工坊负责人苏晓莉,是青海致富带头人,曾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度公益先锋人物、2022年“金砖国家木兰奖”等荣誉称号。她积极组织绣娘参加刺绣创意产品开发、数字化经济等相关主题培训,参加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等活动;开设直播,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让足不出户的群众在线感受土族盘绣的独特魅力。近年来,苏晓莉带领工坊奋斗的事迹被央视在黄金时段连续报道,苏晓莉登上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乡村演说家》节目,工坊先后参加了“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直播、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活动,持续提升了土族盘绣和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青海素隆姑非遗工坊带头人苏晓莉指导绣娘刺绣

青海素隆姑非遗工坊带头人苏晓莉指导绣娘参加刺绣大赛

四、开展协同合作实现新发展

工坊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共建等工作,开展产业合作、劳务对接、人才交流等活动。为贯彻落实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以实际行动支持消费扶贫,工坊于2020年参加了由青海省扶贫开发局、江苏省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20年东西协作·消费扶贫青海优质农特产品展销会”,产出20大类135个品种类3800件刺绣产品。于2022年参加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飞针走线现场展示土族盘绣技艺。工坊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广泛吸引地区内外社会力量参与工坊建设,有效获得地区内多部门政策、资金支持,形成了多方共建合力。协同合作为非遗工坊建设提供了持续保障,也对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