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新合乡引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新合索面制作技艺,设立新合索面非遗工坊,积极探索索面生产模式创新、改良制作工艺、加强品牌培育、开展技能培训与带动共同富裕等。新合索面非遗工坊充分利用新合乡引坑村现有的闲置场地资源,设有6个索面非遗工坊间及非遗研学空间。新合索面非遗工坊一直重视索面文化的保护、挖掘和转化,将其作为增强区域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新合乡现有450 余户、1000余人从事索面加工制作、销售及其相关行业,其中以引坑村尤甚,家家户户皆会制作索面。2021年新合索面销售规模突破 1000吨,销售额1800万元,索面制作户年平均增收3.6万元。
新合索面制作技艺是新合乡钟氏族人世代相传的一门手艺,生产的索面色白如雪、细长如丝,因此又叫长面、纱面、素面。近年来,通过创新品类,改良技艺,新合索面的品质进一步提升,产量进一步增加,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新合索面非遗工坊依托新合索面制作技艺这一非遗项目以技能培训、产品创新、工艺改良、非遗研学、文化展示等形式推进工坊建设工作。
新合索面非遗工坊产品展示
一、聚焦生产模式创新,培育索面特色品牌
近年来,新合乡引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新合索面专业合作社,在创新新合索面生产模式上不断探索,建立新合索面生产示范基地,全力撬动社会资本500万元投资建设索面工厂入驻新合乡共同富裕小微园区。探索形成“1+6+N”模式,即以一个索面工厂,6间非遗工坊室,辐射带动 N 个家庭非遗工坊。2022年继续投资 400万,在该乡引坑村原文化礼堂上建设新合索面非遗工坊。新建工坊面积 12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预计可达300吨、年产值 540万元。当地政府也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对于在新合乡兴办规范化新合索面生产企业的,根据规模、产值、标准化程度和带动农户增收情况等,给予资金奖励,有效推动新合索面特色品牌的培育和发展。
新合索面非遗工坊外景
二、聚焦工艺品类改良,振兴传统索面制作技艺
工坊依托新合索面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以及索面办等机构深入开展产品研发、索面制作技能培训、索面质量标准化把关等工作,制定《新合索面加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规定了新合索面加工的设施设备要求、加工工艺、产品包装、出厂检验、成品贮存等标准要求;与桐庐本土龙头企业桐君堂等加强合作,在索面品类上不断创新,发展索面深加工产业,改良索面制作工艺,成功推出了红曲索面等创新产品;打造标准化家庭索面作坊,在新合索面非遗工坊设立专门用于索面制作的标准化区域,提供场地给村民制作索面,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原料、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方式,以“工坊 + 农户”的模式,统一采购原材料,在保证原料品质的同时,以工厂化运营、销售,实现产品丰富性,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实现索面生产阳光化、数字化,可溯源。
新合索面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
新合索面非遗工坊晾面场景
三、聚焦品牌宣传推广,不断提高索面产销能力
注册“新合索面”地域商标,并设计“新合索面”商标 LOGO,在索面零售、批发及连锁店经营时全部统一使用,扩大“新合索面”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深化“新合索面进城”项目,吸引专业人才和相关企业报名竞选,在桐庐县城开出第一家新合索面样板店的基础上,让“新合索面”的品牌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向浙江省餐饮协会申报《浙江一碗好面——桐庐索面 新合味道》,助推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
四、聚焦人才技能培训,不断促进村民就业增收
近以来,工坊连续举办了四届索面文化节,开展了索面制作技艺培训班、索面制作技艺比赛、评选新合索面十大匠人等培训和比赛。建立新合索面手工制作培训基地,参照新合索面《团体标准》和《加工技术规程》,开授新合索面手工制作课程,每年提供 100 个免费培训名额。制定《新合乡扶持索面产业发展八条政策》,为索面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近年来,随着新合索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村民回归乡村制作索面的积极性也相对提高,索面制作户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新合索面非遗工坊举办索面节
通过工坊的培育发展,新合索面的产品销量、品牌价值以及影响力逐年增长,生产过程增加了可观赏、可参与、可品尝等属性,通过文化交流、技能培训、研学体验等多种活动形式,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已蔚然成风。工坊将自身建设与红色研学以及当地正在同步建设的壶源溪旅游度假项目、亲子营地项目等旅游资源相结合,每年吸引 20 余万游客前来游览观光,直接推动新合乡“游红色老区,品一杯雪水云绿、尝一碗新合索面”主题文农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