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乌鱼绣:飞针走线就业忙
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03-30 15:20:00

摘要:2019年,北安市乌鱼绣工艺品有限公司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北安乌鱼绣,设立了北安乌鱼绣非遗工坊。该工坊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公司 + 基地 + 培训 + 工坊”的发展模式,依托北安乌鱼绣技艺先后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带动3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退休职工、大学生、下岗待业人员就业,其中包括原建档立卡贫困户163户、182人,带领当地群众创业直接年创收3000多万元。同时,工坊多次开办残障人员刺绣培训班,安置了15位残疾妇女就业。工坊集设计、创新、绣制、装裱、工艺品加工、销售于一体,将北国地域冰雪文化、庆华军工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旅游文化相结合,逐步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推动北安乌鱼绣相关产业成为北安市创意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北安乌鱼绣是乌裕尔河流域融合满族、汉族、鄂伦春等民族刺绣技法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项目,因集中于民国时期的乌鱼镇而得名。2019年,北安市乌鱼绣工艺品有限公司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北安乌鱼绣,设立了北安乌鱼绣非遗工坊,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入驻北安非遗一条街,免费使用当地 430余平方米的展馆。工坊吸纳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参加公益培训,实现就业增收,现有绣娘376 人。工坊集设计、创新、绣制、装裱、工艺品加工、销售于一体,将北国地域冰雪文化、庆华军工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旅游文化相结合,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助于北安红色旅游发展的辐射效应,逐步壮大文化产业规模。

北安乌鱼绣非遗工坊师带徒传习场景

一、以基地为依托,不断提升培训能力,广泛带动就业

工坊广泛开展在北安、通北、赵光等地设立传习基地,免费向喜爱刺绣的农村妇女、城镇下岗女工传授乌鱼绣刺绣技艺。至今累计开办培训班100多期,既解决了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又为传承乌鱼绣培养了大批后继人才,输入了新鲜血液。工坊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培训授课,培养出一批省级、市级、技术能手。此外,工坊从2019年开始,定向开展网络授课培训,线上培训人数达938人次,录入国家金保网的有688人,其中,残疾人15人,脱贫人口211人,培训合格率达到80%,带动更多群众学习技艺、参与就业。

北安乌鱼绣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

北安乌鱼绣非遗工坊开展进校园活动

二、以创新为理念,参加展示交流,提升发展能力

工坊通过参展参赛,持续提升发展能力。工坊的《骏马图》《飞黄腾达》《雾松》《东方之门》等乌鱼绣作品在全国各级赛事中获奖;《鸿运当头》《吉祥猫狗》《飞黄腾达》等作品被多位中外名家收藏。工坊广泛参加各种大型展会、艺术交流和高校文化研讨活动,比如,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高校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持续传承发展能力。同时,工坊积极参与市场展销,除在北京、上海等地拓展线下销售门店外,还运用“互联网+新媒体”进行线上推广销售,不断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

将非遗“软资源”转化为创业就业的“硬实力”,北安乌鱼绣非遗工坊引导脱贫群众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北安乌鱼绣非遗工坊绣娘工作场景

北安乌鱼绣非遗工坊产品展销区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