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潍坊的天空是让人向往的地方。来自全世界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00名风筝爱好者齐聚潍坊,展翅灵动的凤凰、艳丽的牡丹花、复刻的复兴号高铁列车、变脸的川剧头像等各式各样的风筝在第4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上被放飞在渤海之畔。
以特色活动贴合现代审美
潍坊风筝扎制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与杨家埠木版年画共同成长起来的,能够代表潍坊的城市文化名片。连续举办了40届的风筝会,让风筝不再是单一制式的可以放飞的玩物。通过风筝会的举办,风筝正在成为引领时尚、贴合现代审美的现代产物,比瓜子还小的微型风筝、遮天蔽日的航空母舰、造型丰满的马里奥、可以夜晚放飞的夜光风筝,风筝博物馆里收藏的历届风筝会参赛作品就是绝佳的例证。
多年来,潍坊市以风筝为跳板,小手艺成就大产业。目前潍坊市有风筝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年生产风筝约1.2亿只,设计生产的风筝品种已经多达上千种,年销售额20多亿元,有自主出口权的风筝企业39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80%以上,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更是高达85%以上。近几年,潍坊风筝出口货值以平均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风筝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成为潍坊极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以非遗创新带动创新应用
创新是延续非遗技艺生命,推动非遗发展的重要手段,潍坊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多年来的实践成果离不开创新的推动。作为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创新也是扩大城市影响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式。
首届中国(潍坊)“世界好手艺”交流推广大会于4月14日至16日在潍坊市成功举办。来自埃及等国家,以及扬州、景德镇等国内外18个创意网络城市的60位代表出席了大会,共享一场非遗创意盛会。10名国际艺术工匠齐聚一堂、各显绝技,50件“世界好手艺”入选作品技艺精湛、琳琅满目。中柬(潍坊·金边)国际风筝文化节暨文化交流项目的签约,更是让潍坊的非遗走出深闺,走向国际,用创意的线拉动以风筝为代表的文化交流,成为推动两国创意合作的桥梁。
创新的目的是贴近市场特别是贴近年轻人的市场。创新成为近几年潍坊风筝成功“出圈”的秘诀。《王者荣耀》《完美世界》《天涯明月刀》《浮生为卿歌》《武动乾坤》,这些近几年火爆年轻人世界的网络游戏,都与潍坊风筝进行了合作,利用风筝元素,创作了贴合游戏的人物形象、角色皮肤,让年轻人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沉浸式体验融入现代生活
风筝节的震撼还未平息,另一场气势恢宏的祭祀仪式也在潍坊上演。4月25日,第九届中国(临朐)沂山文化节开幕式暨国家级非遗项目癸卯年东镇沂山祀山大典在东镇沂山盛大举行。
每年的春天,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沂山风景区都会组织一场大型地域性文化活动——沂山文化节。其中,最核心的活动环节就是展现历代帝王对东镇沂山的“望秩之礼”——东镇沂山祭仪,这也是潍坊市多年来经过历史考证和挖掘整理而重新回到大众面前的古代祭祀仪式。
此次祀山大典最大的亮点是东镇祭仪沉浸式演艺秀首演——《海岱雄风》《岳镇海渎》《东镇书生》等爆点演艺表演,一个个主题活动交织着生态和文化融合优势,让广大游客“穿越”古代,沉浸式体验古代祭仪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届东镇沂山祭仪沉浸演艺将传统观赏型文化节升级为互动性文化节,设置了沂山康养美食、沂山槐花、沂山祈福、沂山体育、迎春文化旅游活动、“躺夏”清凉夜游露营等多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既展再现了传统文化中祭祀镇山的宏大场景,又迎合了当下游客的游玩喜好,让观众来一场沉浸可感的文化体验之旅。
以数字技术赋能非遗保护
元宇宙的兴起,为非遗推动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更广的发展空间。潍坊正在建设的潍坊核雕艺术馆,就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尝试以动态形象展现潍坊非遗特色成果。
放飞风筝的鸢菲菲、醉心核雕的鸢珂珂、印染年画的鸢桦桦、巧手剪纸的鸢剪剪、捏泥塑型的鸢妮妮,这集合了潍坊风筝、潍坊核雕、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剪纸、聂家庄泥塑五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鸢都五姐妹”的形象在创作人员的手中正在逐渐清晰,它们将成为潍坊核雕艺术馆开馆的第一批虚拟讲解员,也将成为潍坊非遗保护成果的代言人和推介官。通过网络、虚拟现实等多种媒介形式,让虚拟人与公众进行在线互动,以问答形式介绍非遗知识,提供丰富的奖励机制以激励公众参与非遗活动,向公众展示非遗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魅力。
浪起渤海湾,纸鸢乘风起。潍坊多年来通过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建设,正在探索多种渠道实现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可能性。打造特色节会品牌,与时代接轨;发挥创意创新思维,与时尚接轨;主动融入现代生活,与百姓接轨;以数字技术赋能,与科技接轨。实践证明,非遗保护要随着时代而发展,努力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生生不息”,传承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