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首页
资讯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扎根民族文化土壤的祭祀舞蹈
2019.07.09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白马河流域,生活着藏族的一个重要支系——白马人。奔流不息的白马河养育了白马人,也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服饰、歌舞等民族习俗,这些传统习俗具有极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2008年,文县池哥昼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从此,池哥昼走出白...
查看更多
内地与香港共续非遗传统 中华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2019.07.04
香港这座现代化都市具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这些文化瑰宝的过程中,内地为香港非遗保护树立良好典范,内地和香港也在不断交流合作中共续非遗传统,并让中华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查看更多
大明湖畔的传统工艺之家——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
2019.07.02
山东济南,大明湖畔,百花洲旁,宋代文学家曾巩留下了“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的诗句。在这诗情画意的百花洲,文化和旅游部挂牌了第一家城市传统工艺工作站,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了平台。
查看更多
非遗与旅游相得益彰
2019.06.28
当锣鼓喧天、龙狮翻腾的南岳庙会,欢歌热舞、场面恢弘的苗族赶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景区,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近年来,湖南依托丰富、优质的非遗与旅游资源,积极促进非遗与旅游“联姻”,“非遗+旅游”已成为深入推进湖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让非遗尽显...
查看更多
安徽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活动情况综述
2019.06.25
2019年6月8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非遗保护,中国实践”。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办非遗发〔2019〕65号)文件要求,遗产日期间,安徽省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
查看更多
传承非遗技艺,构筑美丽乡村——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
2019.06.25
中央美术学院驻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自2018年10月成立之后,以道明竹编传承创新为示范,围绕“竹生活”和“美丽乡村”主题,以自然生态、产业业态和文化形态所包含的逻辑和规律为工作前提,以“竹生活、竹生态”为目标开展工作。工作站通过平台聚合工艺研究、创意设计、市...
查看更多
民俗节庆,如何在融合中传承文化根脉
2019.06.25
端午佳节刚刚过去,人们在划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着端午习俗带来的浓郁文化味儿。伴随着春节、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文化节日的传承和创新,越来越多节庆文化活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成为传统民俗文化集中展现的平台。传统节日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应...
查看更多
“唤醒”古琴,为保护沉睡着的非遗提供新思路
2019.06.25
“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音乐会现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市非遗古琴艺术传承人、上海古琴研究会会长戴晓莲演奏名曲《梅花三弄》。
查看更多
香港粤剧传承: 小小少年的“梨园梦”
2019.06.24
香港九龙杉树街33号,声辉粤剧推广协会排练室里,经典“红白脸”妆容、粉色镶珠头饰、华丽戏服,映入眼帘。12岁的利文喆和13岁的陆瑞徽,一人演周瑜,一人饰小乔,举手投足有板有眼,将粤剧折子戏《艳曲醉周郎》演绎得流畅自然。“他们是天生的粤剧演员。”79岁的粤剧名伶...
查看更多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 内容丰富 亮...
2019.06.20
2019年6月7日至6月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政府主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本次主会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包括启动仪式、“看见·非遗”展演、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
查看更多
1
225
226
227
228
229
45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