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专题报道
2019.06.20
神秘精美的羌笛羌绣、欢乐火热的彝族火把节、豪迈奔放的藏族锅庄、精彩万千的川剧变脸、铿锵有力的川江号子……6月7日、8日晚,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省歌舞剧院承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大型非遗主题歌舞展演《传承·创新...
查看更多
2019.06.19
谚语云:小满见新丝。今年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在蚕丝收获的时节,除了新丝之外,人们收获的还有10年来对这一涉及多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覆盖传统工艺、民俗等多个类别,流布于浙江、江苏、四川等多...
查看更多
2019.06.18
传统工艺发展进阶的路上,从业者面临的问题不断涌现。不同地区、不同门类的传统工艺,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传统工艺企业,也有不同的境遇和选择。
查看更多
2019.06.18
近年来,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然而,民间文学理论的相关研究却相对比较薄弱。近日,围绕当下民间文学理论研究的特点、民间文学理论研究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建设我国的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等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查看更多
2019.06.17
近日,第九届“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上,一场名为“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的传世名琴专场音乐会,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上演。五张名琴,在五位琴家的十指之下,首度面向公众奏响。
查看更多
2019.06.17
昆曲艺术家薛年椿老先生在接受《文化十分》记者采访时,认为“百戏之师”比“百戏之祖”更为妥帖:“从戏曲史上来说,比昆曲更早的戏曲还有很多。但昆曲各种行当的表演体系、表演手段、表演层次太丰富了,三千多出戏,很多都有曲谱记载,这是其它剧种都没有的,所以做它们的老师绰...
查看更多
2019.06.17
6月8日至10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红河州蒙自市人民政府、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承办,以“非遗保护·中国实...
查看更多
2019.06.17
近年来,非遗与旅游的结合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节日期间,全国各地不少景区将中国传统节庆与非遗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活动,越来越多的非遗内容得到展示展演,“非遗+旅游”市场潜...
查看更多
2019.06.13
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本报发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2002年为《福州古厝》一书所写的序言。这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文章,生动阐述了保护...
查看更多
2019.06.13
作为承载民族文化的基因之一,非遗很古老;作为载体多端、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现代媒体技术,影像很时髦。非遗与影像的相逢,在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空间的同时,也成为学者关注文化保护传承与创造创新的交叉学科领域。如何用镜头记录、还原并讲述非遗的存在与...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