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专题报道
2019.06.10
非遗和纪录片是天生一对儿:非遗是人的创造,纪录片最关心的就是人;非遗是精妙的,纪录片捕捉的就是细节;非遗饱含着时光的打磨,这也是纪录片最能打动人的力量所在。当然,还有最直接的,非遗和纪录片,听上去都有一些苦情。6月7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
查看更多
2019.06.10
2019年6月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行。此次论坛旨在总结我国非遗保护的实践经验和特色做法,为推动我国非遗保护实践与理论研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查看更多
2019.06.10
作为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的重要内容,“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展示体验活动”于6月8日至10日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行。
查看更多
2019.06.10
2019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联合制作了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
查看更多
2019.06.10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以下简称2019年非遗影像展)在浙江省象山县举行。从260部作品中选出的30部(套)影片涵盖了口头传统、表演艺术、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多个非遗类别,集中展...
查看更多
2019.06.07
6月6日,推进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会议上介绍了工作情况,部分专家学者在会议上发言。
查看更多
2019.06.07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
查看更多
2019.06.07
2009年,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书法、中国剪纸、端午节、羌年等共计2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是目前为止列入项目最多的年份。
查看更多
2019.06.06
自2006年始,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1372个项目入选。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各地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为...
查看更多
2019.06.0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各地在持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加大了对非遗资源的挖掘和阐发力度,努力找准非遗和旅游工作相结合的最大公约数与最佳连接点,为旅游发展注入了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