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信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1-02-22 18:08:00

from clipboard

第15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年度会议于2020年12月14-19日在网上举行,本届会议审议通过了3个《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29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及中国申报的太极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此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多国联合申报遗产的数量在2020年创出新高,达到14个。这印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加强人类团结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的能力。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往期的《信使》杂志,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如何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

from clipboard

街头音乐家手中的冬不拉乐器。冬不拉演奏艺术于2014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访:阿涅丝·巴尔东和斯蒂芬·罗伯茨

受访者:非物质遗产部 里克斯·施密兹

如何用简洁的语言定义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其下定义,不如回顾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的领域,它包括:音乐和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民间故事或传奇等口头表达方式;和自然或宇宙相关的传统知识;手工艺技能;节日活动和仪式。通常情况下,这些文化形式世代相传,并因其传承感和认同感而在社群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2005年公布的西班牙贝尔加市的烟火节尤其值得一提,因为所有居民均可参加这一节日活动,包括儿童。他们像大人一样在街上游行,手上揣着缩小版的《怪兽之书》。孩子们通过参加节日活动,模仿大人的行为,从而成为该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接班人。

—— "There will be no more proclamations of masterpieces“via Intangible heritage (May 2006)

from clipboard

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专家们使用的专业术语,而非萨满或音乐家会使用的词汇。它通常指文化的非物质方面——比如故事和语言本身这样的短暂的存在,或者信仰、价值观和可以激发文化生命力的知识和技能。这种遗产包括婚礼舞蹈和葬礼哀歌,以及工匠手艺和口口相传的农业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还可以包括节日和聚集场所,比如奇妙的马拉喀什德吉玛广场(位于摩洛哥——编者注)。你也可能在博物馆里发现遗产的踪迹——比如传统治疗师使用的植物——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一个民族富有生命力的口述传统,而非玻璃罩下保护的文化!

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才引起国际关注呢?首先,长期以来 "文化"、“遗产”和“非物质”的概念都含混不清。其次,还有一个术语方面的问题——如何称呼这种存在?很难想象哪位非遗获奖者会从嘴里讲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个字。

抛开含糊不清的概念和术语定义的问题不谈,随着公众对全球化认识的加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越来越浓。从宏观上看,文化资源同自然资源一样,也似乎濒临灭绝或消失。语言学家预测过,世界上仍在使用的6000多种语言中,其中50%到95%将在下个世纪消失。绝大多数语言缺乏文字记载,也缺乏对应的物质形式。一种语言消亡的同时,几代人积累的知识和表达方式也将随之陨落。(徐许天晴 译 王垭鑫 校

—— "Preserving the magic“ via Why racism? (Sep. 2001)

如何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from clipboard

马六甲州的送王船仪式

从微观层面讲,许多人不愿认同这样一个社会——它整体由同质化消费者组成,却忘却了祖先、丢弃了故事,并丧失了各种意义非凡的经历。通过重申的方式,地方文化向众人宣告:“虽然世界变得更为宽广,但我(指地方文化)仍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不甚理想的情况下,当一些关于宗教活动和种族言论的矛盾演变成暴力冲突,非物质文化遗产便引起了世界关注。

在提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时,就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问题,评审团展开了争论。首先是定义问题。一出古代戏剧的舞台表演可能涵盖多种物质文化元素,如手稿、寺庙剧场和精心制作的服装。然而,它是否因为是一种表演形式才被认可为非物质文化传统?这种文化行为要存续多久才能被称为传统?它是否必须在一个民族中广为流传?如果说人们的行为紧随变化的环境而改变,那么这种传统应该被视为一种成功适应的案例而受到珍视;还是被视为一种过时的衍生品而加以摈弃?

定义这类遗产很困难,要定义其价值则难上加难。在某种程度上,每种语言都是杰作。在确定语言的重要性与意义时,该如何衡量它们的价值大小呢?是按照使用者的数量,是此语言的历史地位,还是语言自身之美,又或是该语言写成的诗歌?

是否要保护以及如何保护广泛存在的文化遗产,这可能是更难回答的问题。与大众喜爱、 至关重要的传统文化相比,那些日渐式微或是脆弱不堪的传统文化是否更值得保护?要延续传统文化,确保人们能将这些传统付诸实践很有必要。也许我们喜欢传统文化的外观或声音, 但连续不断的传统活动会使得传承者们疲倦不已,而且他们还得忍受低薪水和糟糕的坏境。

在其他情况下,一项庆祝仪式可能被视作有待开发的资产,从而吸引商业化投资。这或许能带来资金支持,但也可能会摧毁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所在,使其沦为面向游客的表演活动。一旦人们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就可能发生冲突甚至加剧矛盾——在传承传统的社会群体中,人们会争夺传统文化的控制权,而群体外的人们则会影响群体内部的权力均衡。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想清楚我们究竟要保护什么:是作为产品(比如歌曲)的传统本身?还是传统的文件记录(录音)?又或是实践传统文化的人(歌手)和这一过程(唱歌)?(傅天 蒋紫璇 译 程秋实 校

—— "Preserving the magic“ via Why racism? (Sep. 200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行动

from clipboard

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已于2006年4月20日正式生效。这个条例将产生哪些影响?

这项条例明确了一个历经三十年而逐渐形成的遗产新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施行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主要针对的是历史遗迹和自然遗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就已把目光转向人类遗产的其他方面。但是,让这些想法具体可行仍需时日,最终(在2006年)上文提到的条例得以生效。

当下的一个变化是,很多国家都开始承认这个条例,承认它是具有约束作用的法律文书。首先,这个条例能提高国际社会遗产保护的意识。其次,这个条款使得用新方式保护遗产成为可能。重点在于无论什么组织或团体,都必须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不仅要鉴定遗产的不同形式,更要对其加以保护。最后,这项条例的颁布也能为筹集到额外的资金提供可能,资金将用以资助更多的项目和行动。

—— "There will be no more proclamations of masterpieces“ via Intangible heritage (May 2006)

from clipboard

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年度会议将马拉维和津巴布韦的制作

和演奏拇指琴的艺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

(2001年)五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巴黎公布。典礼过程中,几名西班牙人冲出典礼,对着手机欣喜若狂地大喊,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埃尔切神秘剧”已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消息。这则新闻野火燎原般地在西班牙南部小城传开。很快,成百上千的人冲到街上放烟花,迎接第二天的官方庆祝活动。

一项文化遗产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首先要感谢的是那些遗产代表作的核心人物,例如五位生活在亚马逊丛林的印第安人,他们仍然讲扎巴拉语,还有摩洛哥马拉喀什德吉玛广场的说书人。让他们深感自豪的是,全世界都认同了他们最深层的身份之根基。

被列入名录也意味着长期以来媒体对这些遗产的漠视现象得以终结。在印度南部,查吉亚家族一直守护并传承着鸠提耶耽梵剧,最终得以被印度政府重新发现。在中国,昆剧作为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剧种之一,成为了大街小巷的热点话题。虽然人们早已认识到这些精神财富的价值,但是把它们列入名单可以赋予它们“一个新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部的爱川纪子(2001年)这样说。一夜成名不仅是遗产筹集资金的关键,还能让遗产得到各级政府重视,甚至获得国际援助。(姜国庆 译

—— "The tangible debut“ via Why racism? (Sep. 2001)

2020年,教科文组织建立的数字平台显示了新冠疫情对70多个国家的活态遗产的不利影响,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尤其受到冲击。对于因疫情而处在隔离之中的公众而言,这些遗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它们的现状亟需得到关注。

from clipboard

凉马黛茶和马黛茶相似,但是要用冷水冲泡。凉马黛茶相关的传统知识和实践体现了巴拉圭瓜拉尼人对药草饮品的丰富认识。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