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到,香囊俏。
作为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传统习俗颇多,佩戴香囊便是其中之一。
香囊又叫香包、香袋、荷包。传统香囊通常由彩色绸缎或布块包裹艾叶、丁香、甘松、白芷、雄黄粉等芳香中草药,缝制成各种形状并手工刺绣图案,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面垂上五彩丝线,佩戴在胸前或做装饰品,不仅有辟邪驱瘟之意,更有襟头点缀之风。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更是提到,香囊能“辟疫气,令人不染”。因此,端午节一到,家家户户都要缝制并佩戴香囊,祈求端午安康。
不同形状的香囊寓意各有不同。小孩喜欢老虎、猴子等飞禽走兽,寓意生龙活虎;老年人偏爱葫芦、桃子、双莲并蒂等形状,寓意健康长寿。在一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会互赠香囊表达爱慕之情。
香囊及其蕴含的传统女红制作技艺有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于一体,也因地域文化不同存在着细节上的差异。
生肖系列香囊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大冯营镇周庄村女红传统技艺项目已有近三百年的传承历史,2009年,香包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香包制作技艺和传统周庄女红技艺,2016年,“社旗县大冯营镇周庄女子工坊”成立,主营中原地区传统非遗产品的挖掘、开发、传承和销售。
近年来,工坊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香包研习班,设计制作的创意香囊深受市场青睐。这里的绣娘身怀绝技,将香囊玩出了“新花样”。仅传统香囊,就开发出八大系列上百品种,涌现出杜元敏、王成秀、宋江云、刘兴荣等一大批非遗传承人,目前女子工坊已有两项南阳市非遗项目。
月季系列香囊
2019年,工坊设计制作的月季系列香囊被授权为南阳世界月季大会指定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
2020年疫情期间,工坊适时推出“爱心防疫香囊”,送至养老院、学校,给疫情下的乡亲们送上一份温暖和保护。小小的防疫香囊,不仅畅销国内,还被大使馆工作人员带往英国和埃及,周庄香囊走出国门,飘香世界。
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香囊
去年,工坊又创新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香囊,以此献礼党的华诞。
周庄女红传统技艺传承历史可追溯至春秋、秦汉时期,在长期古老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南阳盆地劳动人民经过一代代经验积累、总结、完善而成。
虎头靴
除香囊外,周庄女红传统手工布艺还包括纺花经线织布、线帖、剪纸、绣花鞋垫、虎头靴、千层底布鞋等。这些生活用品与农村节庆、婚嫁、生育、祛病、防疫等习俗息息相关,富有浓厚的民间文化艺术气息,成为南阳民间艺术、民间文化和妇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村妇联主任杜元敏,通过传、帮、带的形式,组织妇女学女红、教女红。目前周庄村及周边村庄女红传统技艺精湛熟练的中青年妇女已达32人,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留守妇女500多人参与到女子工坊产品的生产制作中来。
非遗传承人杜元敏、王成秀、刘兴荣
在文化周庄建设中,周庄妇女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以及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喊出“苦了这一代,幸福我子孙”的口号,手握银针舞翩跹,一针一线保护着濒临失传的中原地区纯手工技艺。
周庄女子工坊的绣娘用一双巧手和针线传承着悠久的女红文化,把传统女红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做成了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的文创产品,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出路。
主推产品
古法香囊
生肖香囊
福禄香囊
虎头靴
肚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