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中泰竹笛:奏响共富乐章
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03-09 22:28:00

摘要:2022年,中泰竹笛非遗工坊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泰竹笛制作技艺设立。通过苦竹基地培育、竹笛产销技能培训、竹笛周边产业设计提升、竹笛文化研究展示等形式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工坊积极参与中泰街道紫荆村竹笛文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苦竹培育基地、竹笛产销单位、各级音乐学院,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参与竹笛文化传播,扩大竹笛产销范围,带动1245名百姓提高年收入7221万元。截至目前,工坊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12期,培训人数360余人;开展竹笛文化表演与传播活动85场,吸引20余名本村群众,特别是竹笛相关学科毕业的本村青年回乡投身竹笛行业,为竹笛全链路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泰竹笛有史料记载可追溯自南宋年间,历代皇室都曾派乐匠到余杭中泰采竹制笛。不仅制笛原料——苦竹为中泰最佳,竹笛制作更有去竹青、烤竹、修孔、校音、绕线、上漆等72道工艺,才能制出制成御笛贡献朝廷,宋代诗人范成大游余杭天柱峰时曾作诗句“疆场决胜飞鸣镝,诗话文章赖尔传”赞美中泰竹笛。近年来,中泰竹笛非遗工坊通过苦竹基地培育、竹笛产销技能培训、竹笛周边产业设计提升、竹笛文化研究展示等形式,促进中泰竹笛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探索形成竹笛研学旅游路线,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

中泰竹笛非遗工坊产品展示

一、开展培训和创新,提高全链技能

一是开展竹笛制作技能培训。每月由竹笛制作大师开办讲座分享讨论竹笛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加深竹笛制作设备使用原理,提高整体制作技能。二是开展竹笛演奏教学培训。由中央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以及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返乡担任教学导师,为竹笛制作师及有演奏兴趣的家属免费提供专业的竹笛演奏、基础乐理以及视唱练耳培训。三是举办各类竹笛制作技能大赛。如竹笛绕线、挖孔等培训与赛事;发动闲置劳动力投身到竹笛制作中来;牵头开展省、市、区竹笛制作大赛,通过比赛促进品质提升。2022年已开展相关技能培训12场,策划技能大赛1 场,线上线下各类免费演奏教学培训300余场,受益人群86000余人次。

中泰竹笛非遗工坊举办技艺培训班

中泰竹笛非遗工坊开展竹笛制作技能大赛

二、完善标准和基建,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是研究竹笛制作标准。为提升中泰竹笛产销整体市场竞争力,提高竹笛制作整体水平,制定竹笛制作流程规范1套并开展首批试用。二是深化竹笛品牌推广。通过推广“紫荆聆笛”“铜岭竹音”等非遗品牌,注册“中泰竹笛”商标,统一包装,固化中泰竹笛品牌认同感,达到“走出去”“带进来”双重目的,形成竹笛行业连带效应。三是加快“竹笛第一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竹笛文化展示馆、竹音斋、竹音广场、竹韵广场、百乐集竹笛制作沉浸式体验馆、紫荆书院、笛韵直播空间等一系列竹笛文化配套设施。逐步将紫荆村打造成为集产、学、研、游、购于一体的共同富裕新样板。

中泰竹笛非遗工坊24节气笛林

中泰竹笛非遗工坊内部展示厅

中泰竹笛非遗工坊全景图

三、加强展演和传播,深耕竹笛文化

一是竹笛文化推介。通过建设非遗展馆、开展非遗知识讲座,宣传推广中泰竹笛文化;向江西省槎水乡中心小学、之江实验室等学校、机构赠送竹笛及演奏课本,并免费入校授课,推动中泰竹笛传遍全国。二是竹笛音乐联合展演。邀请中国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教授、专家、演奏家,联合浙江省交响乐团、之江实验室、“笛友之家”网站等平台进行展演,以笛会友,不断深化中泰竹笛的市场影响力。三是竹笛公益五进。通过直播、公益小课堂、竹笛演奏、竹笛技艺讲解等多种方式,将竹笛文化带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村社、进网格。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竹笛文化推介活动60余场次,参与各类音乐演奏50余场次,中泰笛韵吹遍全国,吸引更多的人认识竹笛,爱上竹笛。

中泰竹笛非遗工坊参加进校园活动

中泰竹笛非遗工坊开展线上直播销售活动

在工坊的带动下,目前,杭州余杭中泰街道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竹笛生产基地,截至2022年10月,杭州竹笛行业协会已发展会员单位160余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年产中高档笛箫200多万支,笛箫产品遍销各地,出口国际市场,形成了“制作 + 销售 + 演奏 + 培训”模式,依托竹笛制作演奏网络公益课堂、竹笛销售直播等线上模式以及笛竹培育、竹笛制作、竹笛配件制作、竹笛演奏培训等,2021年年产值达3.5亿元。工坊依托优质材料资源、当地群众执着奋斗精神等优势开展生产,助力紫荆村成为全国“苦竹种质资源库”“国家级苦竹定向培育标准化示范区”,中泰乡获得“中国竹笛之乡”“浙江省民族艺术之乡”“浙江省非遗旅游景区”等称号。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