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浏阳油纸伞:小小油纸伞撑开共富新天地
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03-18 12:50:00

摘要:2018年,达兴工艺品厂依托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浏阳油纸伞制作工艺设立达兴工艺品非遗工坊,通过守正创新,将非遗油纸伞与现代手绘创意、手工艺市场需求相结合,推出纸伞产品15类。通过开设网店、创办体验馆和学生手工实践场所、拓宽销售渠道和产品类型,让传统油纸伞产业“老树”发“新芽”,年销售额接近600万元,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地,成功带动5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2018年发放贫困户工资33.7万元,2019年发放59.9万元,2020年虽受到疫情打击,仍发放贫困户工资18.4万元。工坊还通过探索“村集体 + 工坊 + 脱贫群众”脱贫致富新模式,帮助村中脱贫户和残疾人,上门技术指导、上门送原材、上门收货,为当地16户低保脱贫户获得收入,并成功带动10名残疾人和8名70岁以上老年人参与就业,让当地群众“在家里就可以把钱赚了”,让一把小小油纸伞,撑起一片共同富裕的新天地。

达兴工艺品非遗工坊位于浏阳河上游大溪河畔的达浒镇椒花新村,这个有着1046户、4070人口的村庄,仍保留传承着传统的油纸伞制作工艺。传承人李忠国研发小尺寸油纸伞,简化制作程序,改良制作工艺,拆分制作流程,采用流水线式的作业,形成可体验、可定制的小型文化油纸伞制作新模式。工坊开拓学生绘画、商铺装饰等纸伞加工市场,采取来料加工方式,与村集体建立合作机制 , 与脱贫户签订产业帮扶协议,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达兴工艺品非遗工坊产品:浏阳油纸伞

达兴工艺品非遗工坊产品:儿童手工绘画创意油纸伞

一、开展制作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

工坊通过开展公益性油纸伞制作技艺、技能培训,吸纳当地群众参加培训和生产,促进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工坊采取以老带新模式,按照“订单 + 保底”委托加工的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制作技艺,优先保障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带动乡邻近200人参与,手脚麻利的每天可以挣200元,手脚慢的每天也能挣到50至60元。老手艺人、新人日复一日忙着手中的精细活,一丝不苟、持之以恒,不断提升油纸伞的好品质。

达兴工艺品非遗工坊带头人李忠国指导工人制作油纸伞

达兴工艺品非遗工坊粘伞架车间

达兴工艺品非遗工坊裱伞车间

二、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设计

传统油纸伞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周期较长。制作一把油纸伞需要经过选竹、水浸、泡竹、蒸竹、晒竹、拼架、穿线、裱伞等72道工序。工坊依托油纸伞制作技艺发展研学项目,瞄准儿童手工实践课堂,潜心研发小尺寸油纸伞,简化制作程序,改良制作工艺,成功将工艺简化为14道,拆分制作流程,采用流水线作业,打造“可体验”“能定制”的油纸伞工艺品产业,并拿到了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达兴工艺品非遗工坊参加展销活动

达兴工艺品非遗工坊开展研学活动

三、加大传承力度,深化品牌传播

工坊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开展油纸伞综合体验实践活动,并推动工坊的传统手工艺人从“师傅”变身为“老师”,每周2次走进达浒完全小学,向学生们讲述油纸伞承载的历史,传授色彩搭配、构图等技法,让学生们充分了解这一项传统工艺,自觉参与到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来。近年来,工坊通过拓展产品类型,发展灯笼、超轻粘土画框等各类工艺品,开拓浙江、广州等小商品市场,进驻国内旅游景区,并将各种纸伞工艺品通过义乌商品市场卖到全球各地,在欧美、日本、韩国、东南亚、东非等地获得订单,走出一条非遗传承、产业发展与就业民生、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路径,小小的油纸伞为脱贫乡邻撑起一片共同富裕的新天地。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