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裕固族服饰:丝路印记焕发时代光彩
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03-29 18:55:00

摘要:2019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萨尔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裕固族服饰,设立裕固族服饰非遗工坊,通过开展裕固族传统民族文化研究、设计研发产品、延伸开展裕固族刺绣培训等方式,推进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非遗工坊现有工作人员28余人,先后聘请民族传统文化专家13人,拥有外观专利50项、商标7项、著作权1项,聘任7位裕固族老人担任非遗传承发展业务指导,在肃南县各乡镇开办裕固族服饰及刺绣班10多期,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和相关产业发展。

裕固族服饰是民俗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女性服饰之中,裕固族未婚女性前额戴“格尧则依捏”,即一条上边缘缀以珊瑚珠,下边缘以五色珊瑚和玉石小珠串成许多穗的长红布带,垂在前额;已婚女性则头戴尖顶红缨毡帽和三条长形头面,头面系在三条发辫上,每条又分三段,以金属环连接,上镶银牌、珊瑚、玛瑙、彩珠、贝壳等饰品,构成美丽的图案。工坊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聘请相关专家、非遗传承人共同深挖裕固族服饰的历史文化资源,并结合市场需求,形成集完整的裕固族传统服饰、头饰、佩饰、室内民族装饰品、工艺品和动漫创作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条。

裕固族服饰非遗工坊产品展示

一、四大研发项目助推产品开发

(一)裕固族历史的回响——莫高回鹘印记

工坊从敦煌莫高壁画、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吉木萨尔县北庭西大寺等众多历史遗存的古回纥文献、壁画等文物中汲取养分、寻找灵感,打造有久远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富有特色、具有裕固族祖先回鹘印记的商业产品。目前开发出的产品有萨尔玛七彩福鱼、萨尔玛钱袋、萨尔玛绣包、回鹘披风、古回鹘装等。

(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丝路回鹘驼韵

工坊将丝绸之路上的驼队文化和当前在肃南县明花乡畜牧业中的骆驼产业、沙产业相结合,开发以“驼韵”为主题、具有丝路和裕固族特色的产品。目前开发出的产品有萨尔玛骆驼、萨尔玛褐子包、萨尔玛12生肖零钱包、裕固刺绣生肖DIY、小喇嘛钥匙包、小喇嘛挂件、萨尔玛鼻烟袋、萨尔玛香袋、尧尔娃娃挂件等。

(三)绽放时代光彩——回鹘容颜

工坊从历史文献资料、流传下来的诗歌中查找切入点,开发一批以养生、男女饰品为主打的复古产品,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为工坊产品注入文化内涵。目前开发出的产品有萨尔玛热敷盐袋、萨尔玛饰品、萨尔玛粽子等。

(四)着眼美好未来——回鹘时光

工坊结合群众旅游、体验需求,以回鹘历史和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产品研发。工坊规划项目因商业原因暂时保密,开发出的产品有回鹘卷轴。

裕固族服饰非遗工坊绣娘技艺展示

二、展示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工坊设立张掖市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拥有占地200平方米、带有DIY体验区的裕固族非遗展示区,集中展示工坊产品及产品所蕴含的裕固族历史、文化内涵。工坊已初具规模的玉水苑1号商业楼为基础,在玉水苑建成集工坊展示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科研工作站、行政区于一体的产业展示区。工坊在马蹄寺景区中心建成了集民族特色产品DIY制作、产品简易生产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民俗特色体验中心,吸引游客参与产品DIY制作。工坊在肃南县康乐乡中华裕固风情走廊形成集民族特色展示、传统手工艺生产、民俗体验、草原度假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综合区域。工坊邀请游客在参观体验、购买产品时提出建议,推动工坊产品和服务持续改进,更符合市场需求。

裕固族服饰非遗工坊带头人妥丽娜指导绣娘们绣制裕固族头饰、荷包等

裕固族服饰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

三、开展培训带动就业增收

工坊自成立以来,在肃南县各乡镇开办裕固族服饰及刺绣班10多期,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促进当地群众掌握相关技能、实现就业。同时,工坊拓宽渠道、整合各方资源,成立专家科研工作站,并与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合作,完成裕固族生肖版绣花产品的设计、生产和相关技艺培训工作,工作站累计培训非遗传承人及农牧民55名,与丹霞地貌景区、康乐草原景区、马蹄寺景区签订合作协议,开发尧尔娃娃、12生肖挂件等新产品5大类22小类,新产品投入市场1.5万余件,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助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