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12-09   星期一   农历冬月初九   大雪 大雪
蒙古族长调民歌
项目序号:34
项目编号:Ⅱ-3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保护单位: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长调系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它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一种民歌,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长调在蒙古族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那达慕大会、婚礼、乔迁和婴儿降生庆典等传统社交与宗教节庆活动中都能听到长调的演唱。新疆地区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等地区。
  长调历史久远,一千多年前,蒙古族祖先向蒙古高原迁徙,生产方式随之从狩猎转变为畜牧,长调民歌即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一艺术样式集中体现了蒙古游牧文化的特色,与蒙古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宗教、风俗习惯及世界观、生态观、人生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于蒙古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
  长调歌腔舒展,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尤以“诺古拉”(蒙古语音译,波折音或装饰音)演唱方式最具特色。长调民歌一般为上下两句,参差不齐的长短乐句以其特有的律动保持动态平衡,蕴含着丰富的音调与节奏变化。按内容分,长调的基本类型包括牧歌、思乡曲、赞歌、劳动歌、仪式歌、历史歌、时政歌、宴歌(也称“酒歌”)等。
  长调民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是人类学、民族学、音乐学等学科重要的研究对象。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对于蒙古草原文明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使蒙古族长调民歌受到强烈冲击,目前能够演唱的艺人已屈指可数,其中许多人年事已高,长调的传承发扬面临危机,抢救、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035
姓名
道·乌图那生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蒙古族
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编号
Ⅱ-3
项目名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编号
03-0809
姓名
加·道尔吉
性别
出生日期
1942.10.11
民族
蒙古族
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编号
Ⅱ-3
项目名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Ⅱ-3
项目名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乌珠穆沁长调)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
编号
Ⅱ-3
项目名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
编号
Ⅱ-3
项目名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编号
Ⅱ-3
项目名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