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冀中笙管乐(里东庄音乐老会)
项目序号:90
项目编号:Ⅱ-59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河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文安县
保护单位:河北省文安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文安县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是冀中平原一带特有的一个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外,冀中笙管乐使用的乐器还有云锣、鼓、铙、钹、铛铛等击奏乐器。笙管乐的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其中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整个演奏曲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冀中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这一地域内的农民以村为单位借乐结会,在本地的祭祀、丧葬等民俗活动中演奏,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世代传承。
  里东庄音乐老会流传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里东庄村,它源自明代寺庙音乐,嘉靖年间里东庄村观音庙住持和尚将佛门音乐传授给村人,其后一直在村中传承不绝,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音乐会演奏时乐手们围长桌而坐,持管者居中,单独演奏打击乐器。合奏时鼓在中间,钹、铙及铛子、小镲演奏者分坐在鼓手两侧。演奏《琵琶令》、《辞曹》等翻调(也称“背调”)曲时,变调基本上不改换乐器,这种背调在河北省是少有的。音乐会的乐队编制自清朝中后期以来即不固定,一般包括管2支、笛1支、笙至少10攒、支锣1架、小镲1副及鼓、钹、铙、镲、铛子等。以笙管乐器为首带领乐队演奏,笙的数量不限。管在乐器中为主奏乐器,其他乐器随管齐奏。打击乐器中,鼓统领其他乐器。里东庄现存的演奏曲目中,大套曲有《大走马》、《锦堂乐》、《四季鹅郎》、《青吹山坡羊》、《关公辞曹》、背调《关公辞曹》,《玉芙蓉》、《哭城》、《讨军令》、《张公赶子》、《流水三归赞》等,小曲有《山东歌》、《滴落金钱》、《弦子令》、《琵琶令》及背调《琵琶令》、《弦子令》等。
  里东庄音乐老会主要在正月十五、庙会庆典及丧事中演奏,它曲目丰富,套曲完整,乐手技艺精湛,传承方式比较严格。由于音乐会的传承一直是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故能以原初状态保存至今,为我国传统佛教音乐及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如今,里东庄乐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年轻人又不愿学习传统艺术,因此音乐会的承继成为重大难题,需要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围绕这一传统民间音乐展开积极的保护工作。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084
姓名
邵树同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里东庄音乐老会)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文安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张庄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霸州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小冯村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固安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南响口梵呗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东张务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军卢村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辛安庄民间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任丘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定州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雄县古乐)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雄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东韩村拾幡古乐)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易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安新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白庙村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胜芳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霸州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高桥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霸州市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屈家营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固安县
编号
Ⅱ-59
项目名称
冀中笙管乐(高洛音乐会)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