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说:“不出正月都是年。”元宵佳节虽过,但上口子村还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在铿锵激昂的锣鼓声中,上口子高跷秧歌队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中贤的带领下又“浪”了起来。“架象”“三节楼”“大飞人”“锦上添花”“下对子”……一个个精彩的绝活,宣示着浪跷人内心的喜悦和欢腾,也表达着浪跷人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上口子高跷素有“辽南一枝花”之称,会首张中贤正是这枝花的“主心骨”,也是我们镜头的主人公。为了顺利完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中贤项目的记录工作,2月7日,我们前往盘锦市大洼区西安镇上口子村,对张中贤进行了为期2天的实地采录。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来到上口子村拍摄。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高跷(上口子高跷)代表性传承人张中贤
早在2021年12月,在中心主任宋晓冬的带领下,工作组就前往上口子村,开展记录工作前的实地调研,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拍摄方案。2022年10月,在疫情的余波里,我们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牺牲国庆假期,再次赶赴上口子村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采录工作,拍摄了文献片和综述片的相关素材。
中心主任宋晓冬到上口子村调研
学术专员李润中采访张中贤
工作人员与张中贤沟通口述访谈细节
在我们的镜头下,有多个侧面的张中贤:勤劳朴实的农民、尽职尽责的会首、殚精竭虑的传承人……通过传承人记录工作,我们走近了张中贤的浪跷人生,也结识了更多大辽河畔的浪跷人。灿烂悠久的辽河文化哺育了这片丰饶的热土,也让上口子高跷这株美丽的“辽南一枝花”摇曳在大辽河畔。
上口子高跷秧歌队表演“架象”
上口子高跷秧歌队表演“三节楼”
上口子高跷秧歌队表演“大飞人”
摄制组与上口子高跷队主要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