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山东:非遗牵手青少年,文化传承有活力
来源:文旅中国 作者:苏锐 创建时间:2023-07-18 23:07:00

今年暑期,山东省济宁市的部分社区文化活动室,迎来“客流高峰”。正值假期的孩子们冒着酷暑,每天早早来到活动室占座位,为的是聆听非遗传承人的授课。这是济宁市文化馆为丰富暑期孩子们的生活,特别推出的“非遗小课堂”项目。济宁市文化馆负责人介绍,今年7月至9月,“非遗小课堂”有望吸引超1000名中小学生接触非遗项目。

文化传承发展的未来在青少年。近年来,非遗大省山东坚持目光向下,做好非遗项目本体保护的同时,将传承的重点放在青少年群体中间。一批特色服务项目应运而生,在社区、学校、乡村等地为孩子们搭建了非遗展示体验窗口。

7月16日,济宁市任城区一家社区文化活动室,即将上初中一年级的耿欣晴,正在认真学习面塑技艺。“一周来上三节课,老师说三节课之后就能上手捏作品了。”耿欣晴说,一个小区的同学,十几个人都来上这堂课了。大家兴致很高,感觉一些老手艺学起来很有意思。

济宁市文化馆馆长张华锋告诉记者,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近年来济宁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扩大项目影响力的瓶颈始终存在。所以他们策划“非遗小课堂”,与社区、学校、乡村合作,招募传承人担任志愿者,科学设计课程,近些年已有数万名学生从“非遗小课堂”毕业。

让孩子接触非遗的前提,是让他们产生兴趣。非遗资源面多量大,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教学?具体的课程设计中,怎样突出项目的地域特色?面对种种问题,过去几年山东多地积极探索,以增强孩子文化自信为根本目标,精准策划设计服务项目。

威海荣成市如今是山东省的热门研学游目的地。为利用好研学游市场扩大非遗项目知名度,荣成市主动将研学的孩子们邀请至非遗展演的现场,打造“蓝天为幕、大地做台”的非遗沉浸式体验空间。

荣成渔民节又称“渔民开洋、谢洋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近年来,荣成市以传统民俗节日为契机,不断深挖海洋文化内涵,将渔家文化、海洋文化与孩子们审美需求结合起来,拓展传统民俗节日功能。比如,为吸引青少年,除祭祀大典外,荣成渔民节还引入种类丰富、内容精彩的非遗展示、民俗展演、文艺演出、美食展销、文化交流等活动,提高孩子们参与性和活动观赏性。如今,荣成渔民节已成为集文化传承、非遗体验、观赏游玩等为一体的大型民俗节日,是当地重点培育的特色文旅品牌。

盛夏时节,济南市文化馆非遗展厅,负责展览讲解的志愿者正热情讲解着“夏山如碧品非遗”济南市非遗作品展。专业的讲解吸引着观众驻足观赏,拉近了观众与非遗作品之间的距离。

这些讲解的志愿者,隶属于“泉润非遗”济南市非遗志愿服务队。

“泉润非遗”济南市非遗志愿服务队是在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由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招募成立的志愿者团队。前期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了首批志愿者85人,包括数量可观的青少年志愿者,初步建立了济南市非遗志愿服务队伍。

济南市文化馆副馆长张琳介绍,下一步,非遗志愿服务队还将面向社会继续招募志愿者,以服务青少年群体为重点,不断壮大非遗志愿者团队,建立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传承的有效途径,为济南市文化志愿服务、非遗传承发展工作贡献力量。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