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9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二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全面展示山东传统工艺振兴成果。6月30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百年百艺·薪火相传”山东省传统工艺邀请展在山东省文化馆开幕。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川,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文善常,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王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蒋士秋等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正式公布,四川省川菜烹饪技艺、青城武术、彝族刺绣等14个项目成功入选。截至目前,四川已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3项。 近年来,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以及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工作,四川大胆探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途径,大力振兴传统工艺、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不断深化文旅融合,使得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了新的时代光芒。 构建非遗保护...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八桂大地,传统的艺术和技艺随处可见。它们宛若一首锦绣浪漫的诗篇,书写着流光溢彩的民族文化。长期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致力于发挥非遗的社会价值,立足社会发展实际,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让古老的非遗“活”起来,更要“火”起来。 广西非遗工作实现新突破 壮人善织,多喜重彩。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的织锦技艺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早在2006年,广西的壮族织锦技艺就与布洛陀、刘三姐...
查看更多
要闻
6月23日至27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管理处负责人一行赴湘就“非遗中的红色资源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短短5天时间里,调研组先后赴株洲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邵阳武冈市、绥宁县,长沙市及相关省直项目保护单位,辗转1400余公里,调研非遗代表性项目7个,考察红色非遗资源点9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2个,召开座谈会3次,重点调研了我省“苏区歌谣”、“上堡故事”两个红色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的函》(非遗函[2021]44号),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2019至2020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经传承人自评、保护单位复查、县区文旅部门审核、各设区市和省非遗保护中心复核及实地考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务会研究,现将全省健在的11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公示期自...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风展红旗——庆祝建党100周年非遗红色文化主题展”在福建省非遗博览苑举办。全省非遗传承人积极响应,精心创作了一批重温红色历程、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向党的百年诞辰献礼。 展览聚焦百年党史中的重要事件、伟大成就、典型人物及感人故事,涵盖寿山石雕、莆田木雕...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2020年,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全人类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相对于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需要特定的时间(约定俗成)和空间(公共场域)以及需要“聚众”才能开展的特性,无疑受到直面冲击,致使本年度非遗舞蹈在各方面也呈现出与往年不一样的“光景”。非遗保护是一个涉及多维的复合工程,本文主要从政策、传承传播、理论三个层面对本年度的非遗传统舞蹈进行回顾与梳理。国家政策层面:静观中孕育复苏;传承传播层面:荆棘中另辟蹊...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27日,“百工献艺庆百年——河南非遗讲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故事”展于开封市博物馆开展。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副厅长朱建伟、开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玉国、省内郑州、开封、周口等地文广旅局、非遗中心及省民协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参展作品以河南省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作品为主,荟萃了我省非遗保护的丰硕成果,展现了全省非遗人躬身入局,积极行动,把精心创作和努力举办展览的工作过程,变成学习党史、宣传党史、献礼百年的生动实践。河南非遗人用一个个指尖上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日前,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85项,海南省的疍歌、海南苗族盘皇舞、骨器制作技艺(白沙黎族骨器制作技艺)、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4个项目入选。至此,海南拥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32项。 近年来,非遗项目与旅游的结合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海南省不少景区将中国传统节庆与非遗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活动,越来越多的非遗内容得到展示展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统绘画艺术中,“留白”让作品整体协调精美,山东潍坊则把类似理念用到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上。2010年获批设立以来,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坚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非遗融入现代文创产业、非遗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3个建设理念,搭建非遗传承、文化传播、学术研究和市场推广4个保护平台,原生态保护当地的民俗非遗土壤。10年来,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保护区内以非遗为代表的文化资源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诸多非遗项目离开展览馆,以崭新的角色,融入了民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