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藏族拉伊(那曲拉伊)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那曲拉伊是流传于藏北安多方言区,主要以歌颂爱情为内容的山歌。该遗产项目主要流布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尼玛县文部乡境内,其种类丰富、数量浩繁,涉及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尼玛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那曲地区的西部,地处羌塘原腹地“大湖盆”区,是一个以牧业为支柱产业的县,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和高原寒带干旱气候。 那曲拉伊还包含劳动歌,如“驮盐歌”“打青稞歌”“打酥油歌”“剪羊毛歌”等。另外。在农忙之余,当地农牧民还喜爱聚集一起边唱边舞,从“下宁”(传统果谐)到...
查看更多
花儿(张家川花儿)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花儿是流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歌品种。张家川花儿最初形成于甘肃省张家川县恭门镇、马鹿乡,后来发展到马关乡、胡川乡、平安乡、川王乡、龙山镇等乡镇。经过百年的
传承
发展,全县大多乡镇都有花儿流布。 张家川花儿采用当地语音语调清唱,既可独唱也可对唱。唱腔曲调多为商调式和徵调式,常用曲调有“哎哟哟令”“阿哥的肉令”以及受当地小曲和秦腔影响形成的曲令,如“扬燕麦令”和“帮腔词令”。唱词格式为长短不等的杂言体,衬词衬字较多且意味深长。内容多表现爱情,也有赞美山川风物和表现...
查看更多
花儿(宁夏回族山花儿)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并一律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又称“少年”。其传唱分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主要场合。“花儿会”是一种大型民间歌会,又称“唱山”。 山花儿俗称干花儿、山曲子、野花儿,是广泛传唱于宁夏回族聚居区的一种代表性民歌体裁。它继承了陇山地区古代山歌...
查看更多
花儿(松鸣岩花儿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和政县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并一律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又称“少年”。其传唱分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主要场合。“花儿会”是一种大型民间歌会,又称“唱山”。 松鸣岩位于临夏州和政县城南23公里的吊滩乡小峡风景区之中,景区由西方顶、南无台、玉皇峰、鸡冠山四峰组成,是甘...
查看更多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康乐县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并一律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又称“少年”。其传唱分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主要场合。“花儿会”是一种大型民间歌会,又称“唱山”。 莲花山位于甘肃省康乐县西南部,花儿会是莲花山地区群众一年一度自发组织的民歌盛会,辐射三州(地)六县78个会场。此...
查看更多
紫阳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紫阳县 紫阳民歌是流传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的一种具有浓郁陕南地方色彩的民间歌曲。紫阳位于陕南中部,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周南”和“召南”部分25首歌谣的流传地主要就在包括紫阳在内的汉水上游,紫阳民歌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种种生活习俗的形成发展而逐渐成熟,于明清达到鼎盛。 紫阳民歌藏量极为丰富,所发现曲目总数已达5028首,编印成册的有828首,体裁包括号...
查看更多
巴山背二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巴中市 巴山背二歌系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巴中市辖区内的一种山歌。人们把从事长途背运的人叫“背老二”或“背二歌”,所以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便有了“巴山背二歌”之称,其表现形态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和或众人齐唱。 背二歌唱词以七言格律体为主,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衬词常用实词,调式为徵调式,曲式结构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段体,唱腔高亢悠扬,风格粗犷豪放,结束时为长吁短叹的一声甩腔,极具地域特色...
查看更多
石柱土家啰儿调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脉与长江交汇地带,在这里孕育、传唱的土家啰儿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石柱土家族啰儿调旋律简洁,每曲音域都在八度以内,腔中少有装饰,行腔起伏流畅,易于掌握,便于传唱。其调式多为徵、羽、商调式,既有传统曲目,又有现场发挥的即兴歌调。歌词句式大多为七字句,可即兴填词,现场发挥,酣畅淋漓地表达歌者的真情实感。有的歌曲调相同而词不同,颇有“竹枝词”遗风;有的歌词直白通俗...
查看更多
崖州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根据老艺人的传说和对传统民歌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崖州民歌发祥地主要在古崖州的乐罗、黄流(今属乐东黎族自治县的乐罗镇、黄流镇)一带乡村。崖州民歌自汉代开始不断生发、演化、丰富,至清代达于极盛,出现了大批的长篇歌册,目前收集到的已有七十多部约二百七十万字。 崖州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从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其中的二十多部长篇抒情...
查看更多
崖州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三亚市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由三亚市落笔洞古人类遗址考古成果可知,一万年前已有“三亚人”在这里生息。宋太祖开宝五年(972)置崖州,州治设于今三亚市之崖城镇,领宁远、吉阳两县(今三亚、黄流一带)。产生、流传在这一带的民歌统称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有明显的佛教“斋歌”和唐诗格式影响的痕迹。唐代佛教传入海南,最早在今三亚市崖城镇(即古崖州)建有大云寺,崖州民歌的嗟叹调就出自“斋歌”,当与寺庙中的念诵吟...
查看更多
1
199
200
201
202
203
5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