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咏春拳(佛山咏春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佛山咏春拳是清代同治年间,由功夫名家佛山梁赞融合南传武术、结合广东地域特点形成的中国南派武术代表性拳种之一。该拳以广东省佛山市为核心,分布于珠江三角洲,覆盖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至全国及世界各地。 佛山咏春拳集快拳、短刀、长棍和近身对抗于一体,内容简单、功法独特、攻击性强。该拳讲究短距离发“寸劲”,以最短的距离和最快的速度,于中线防守和借势反击,擅长贴身搏击,短桥窄马、招式灵活、以快打慢、借力打力、以柔制刚,集中体现意念、气力与速度的关系。主要套路包括三拳、一...
查看更多
花毽(穆氏花毽)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穆氏花毽是产生并流行于天津北辰区天穆村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由穆成亮创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有140余年历史。穆氏花毽祖辈常以毽会友,切磋技艺。穆氏花毽传播至周边各省,在法国、西班牙、波兰、芬兰、捷克、澳大利亚、保加利亚等国家也有习练者。 天穆村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的北运河左岸。受运河文化影响,该村历史上涌现出一批武术世家、游泳世家、柔道世家以及花毽世家,是著名的运动之乡。穆氏花毽的表演技巧和技术风格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它采用“隔网对抗”的方式计数,花样繁多...
查看更多
撂石锁(海陵撂石锁)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陵撂石锁,是主要流传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的传统民间体育项目。该项目起源于军中,流行于民间,兴盛于清代道光年间。海陵区周边的姜堰区、高港区、兴化市、泰兴市、靖江市和扬州市江都区等地也有
传承
。泰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是盐、稻、油的集散地,商贸繁荣,运输业发达。当地从事运输、码头装卸的工人众多,撂石锁成为他们增强体力的方法之一,因而
传承
颇盛。 海陵撂石锁分为力量石锁和花式石锁。力量石锁有挺举、摆举、悬停等动作。花式石锁练习样式繁多,有用正掷、反掷、跨掷...
查看更多
赛马会(恰青赛马会)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恰青赛马会是藏北地区牧民群众的传统节日,通常于每年8月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举行,现已成为该市11个县(区)共同参加的一项重大群众性活动。 草原赛马活动自古有之,藏语称之为“亚吉节”,意为夏季的欢乐。据民间传说,格萨尔曾在乌尔古草原举行“亚吉”赛马。17至18世纪,清政府在那曲组织兵差集训活动,称之为“索玛集堆”。原噶厦地方政府,每年藏历七月举行阅兵赛马仪式,称之为“恰青达久”,意为阅兵赛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充分尊重传统民俗活动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意愿...
查看更多
传统箭术(锡伯族射箭)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锡伯族射箭,是锡伯族人民最为喜爱的传统体育竞技运动之一。它历史悠久,源于清代新疆伊犁地区锡伯族戍边官兵的弓箭训练活动,现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主要流传区域,并辐射到周边地区。 锡伯族射箭分武射、文射两大体系,各有宗旨,相差甚大。“武射”以作战为核心,注重杀伤技法及战术运用,以中靶箭数与杀伤效果确定胜负,传统围猎军武射术及现代竞技射箭的射术均属此列。文射,又称“礼射”或“射艺”,以礼制为核心,以道、德为宗旨,将礼制理念贯穿于射...
查看更多
满族珍珠球(伊通满族珍珠球)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满族珍珠球是一项满族民间体育游艺活动。它起源于17世纪早期满族古老的采珍珠生产活动,18至19世纪迅速普及。该项目现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部和南部地区,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是其当代流布的核心区域之一。 伊通满族珍珠球,起初是满族打牲者在采珍珠之余进行的游戏。他们用绣球当珍珠,以蚌壳为球拍,相互击拍传递。后游戏规则变化,演变为一人背篓、另一人以绣球当珍珠向背篓中投掷、中间一人用蚌壳拦截绣球,逐渐形成为一种兼具攻防的民间体育竞技运动。每场比赛由两队参加,每队七人...
查看更多
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州北胜蔡李佛拳是由谭三及其传人在蔡李佛拳的基础上,借鉴医术及北派拳精华,融合实战经验和自我创新,发展而成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始创于广东省广州市,主要分布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白云、越秀、荔湾、花都等区,逐渐辐射至周边地区,现已远播至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州北胜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有拳术套路16套、器械25套、对练6套、基本功2套、内功5套,桩法以秤桩为主。它
传承
了蔡李佛拳的“姜指拳”和以穿、挠、挂、扫、插为主的特点,在技法上创新出连环插捶(拳...
查看更多
心意拳(卢氏心意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卢氏心意拳,源于心意六合拳,是上海独具代表性的传统武术拳种之一。该拳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由卢嵩高先生创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以上海为核心
传承
区域,后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乃至流布海外。 卢氏心意拳以心意为体,以六合为规矩,以身心的锻炼为用,以武术、武意、武艺为表现,在“术、意、艺”上见功夫,实用、易上手是其主要特征。它强调实用性,攻防技术特征明确,只研究瞬间接触,三步之内一个照面瞬间决出胜负,在实战过程中不擒、不拿、不摔,一势三变化,只专注于踢打。它...
查看更多
八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八极拳从明末开始流传,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它遍布我国20多个省市,并远播海外40多个国家,是一项极受人们喜爱的武术拳种。 八极拳是内外兼修,意形俱练的功夫,具有理论与实践动作相结合的完整体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习练方法自成一家。它在技击理论上,攻防关系上,以及刚与柔、劲与力的辩证关系上,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理论。它讲究外动必发于内,内动必形于外;练内注重精气神、意气力的结合;练外注重四肢百骸协调统一。技术特点上,以技击之道为核心,有机结合意、气、力,以意...
查看更多
摔跤(沈阳北市摔跤)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沈阳北市摔跤,源于满族的布库,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沈阳北市场。当时全国摔跤界高手纷纷来沈切磋跤技,使北市摔跤技艺不断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跤法。它以沈阳北市场为中心,传播至全国各地,后随华侨迁居,传播至周边邻国及东南亚各国。 沈阳北市摔跤将满蒙传统摔跤技法与辛建候形意拳精髓结合起来,创建了武术加跤的新摔跤方法,使其摔跤动作更为漂亮,观赏性更强。其技术含量高,包含36个大绊,有勾、别、揣、扦、靠、掏、耙、踢、拧等技法,根据抓跤衣部位不同、对方身体角度和用...
查看更多
1
22
23
24
25
26
5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