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刘魁立:尊重传承人的权利和遗产的特性  提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的时候我们会很笼统地说保护就是保护嘛,别让它走样,我们能传下来就叫保护了,但实际上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什么叫保护:“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项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振兴。”我觉得在这9个步骤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特别丰富的内容,都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细致认真地去做。“抢救性记录”既是立档、保存,也为...
查看更多
论坛
  9月14日,由文化部主办的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礼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传承好先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推动中华文化血脉延续,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刘奇葆指出,汤显祖是我国文艺史上的一座丰碑,和莎士比亚一起被誉为同时代东西方两大文学巨匠。他创作的《牡丹亭》等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是高...
查看更多
论坛
  应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邀请,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率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问英国,出席8月24—26日在爱丁堡举办的第三届爱丁堡国际文化峰会,并发表了题为《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实践与经验》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的政策理念、工作方针、管理架构和工作成就,重点与参会的各国文化主管部门部级官员和专家学者分享了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有益作法,得到与会嘉宾的热烈回应。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
查看更多
论坛
  徽州大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名人辈出。在这特殊的地域文化中孕育出的徽州文化各艺术门类里,雕刻文化独树一帜,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徽派雕刻艺术成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徽文化浓厚的积淀分不开的,它是在古徽州雄厚的文化基础上产生、变化、发展起来的,与徽州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成、宗教伦理、文化思想等因素组合成相关矩阵,并在各种因素的交叉作用下,形成徽派雕刻独特的艺术风格。   明清两代,徽商崛起,刺激了雕刻...
查看更多
论坛
  最近偶然看到两则报道:某百年毛笔老字号的制笔手艺无人继承,只剩下两位老人静静坚守;某著名墨水厂高薪也招不上工,其制墨工艺面临失传。说起来,这些年传统技艺濒危已是过热话题,对这类报道也早就免疫。但此一笔一墨,一北一南,一呼一应之间,还是令我不由得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收起情怀,回归理性,这本就是工业文明进程的必然结果。而传统技艺面临的尴尬也不单是市场的问题。就拿毛笔和墨水行业来说,还算不太小众,手艺人的收入是可以有保障的。但制笔需要精心专注、甘于寂...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是随着技术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对非遗的记录、保存和传播,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同时,基于非遗生命力维系的保护核心,如何正确看待数字化对非遗传承与传播的意义,还需要作理论梳理。因此,在数字化热潮中,我们更需要做一些冷思考,才能把握非遗数字化发展的方向。       数字化保存对于非遗保护的价值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文博领域的数字化保存实践与相关研究都晚于图书文献档案领域,因而,在国内外非遗数字化相关...
查看更多
论坛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以非遗融入生活为切入点,全国举办800多场形式多样的展示宣传活动,重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6月7日《北京青年报》)   中国是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近些年来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卓有成效,无论是拥有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   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的弥足珍贵的财富,失而不可复得,让遗产“长寿延年”,千秋万代...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韩国在过去五十年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为了保护和延续这类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连同那些最好地持有该项目的知识渊博和技艺高超的人一起被认定。后者被认定为“人间国宝”,并在政府相关支持的鼓励下,将他们的技艺传授给他人。有关这个支持体系的基本结构连同近期所面对的挑战,也在文中得到详细的记述。     【关键词】 “人间国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挑战     [作者简介] 任敦姬(Dawnhee Yim),韩国科学院...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本文回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和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具体过程,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后来确保其通过的各种努力,其间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概念的界定与演变、相关重要会议的召开等。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起草《公约》文本的过程中,韩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其“人间国宝”项目的提出与实践。除韩国外,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积极进行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理论创新,这导致了“亚洲转向”的出现。而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项目...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 本文从学术观察和反思的视角出发,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为立足点,对韩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未来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希望。论文指出:新文化等级化的出现以及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是目前中国非遗保护领域面临的两个重要挑战;怎样有效地实现“价值平等”的思考范式转换,消解目前更普遍发生的非遗价值评判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等级化,如何界定非遗项目的核心本质以化解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都需要各个国家积极贡献有效的方法和视角...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