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11   星期四   农历七月二十   白露 白露
搜索
论坛
  随着著名制片人方励的一跪,原本不被关注的小众题材电影《百鸟朝凤》成为近日热词。这部反映西北土地上新老两代唢呐匠人命运转乘的文艺片,在难得地展现了根植于乡土间的文化传续以外,更令人对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冲击产生反思。   影片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急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已日渐渗透到那片原本淳朴踏实的黄土地上,代代相传的民俗文化逐步走向衰落瓦解的边缘。面对洋乐队所代表的外来文化的强势来袭,老一代唢呐班主焦三爷一声令下,带领...
查看更多
论坛
  皮影艺术,又称皮影戏、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驴皮做成的人物剪影,在光源的照射下隔亮布进行演戏,它是集绘画、文学、舞蹈、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中国皮影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在明朝传入辽南地区,复州皮影文化由此开始形成,经过历史的发展,几经传承和演变,最终形成了扎根本土、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复州皮影戏文化。复州皮影戏被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警钟在敲响   众所周知,一个时代或地区的经济...
查看更多
论坛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在概念上仍然存在着无数混乱和争议,但是随着国家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的逐步实施,发掘、登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却似乎一点也没耽搁,已经进行得差不多可以说是“蓬蓬勃勃”、“热火朝天”了。雷厉风行的大跃进作风再一次显示出了它的威力。   当然与每一次大跃进一样,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随之而来的又是盲目性和破坏性的问题:地方政府为了争业绩、创品牌,商人为了有利可图的投资,纷纷争抢上“名录”、搞开发...
查看更多
论坛
  近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李世济相继辞世,社会各界人士缅怀。斯人已逝,是戏曲界的一大损失。但痛定之后,如何更好地为戏曲传承发展尽心尽责,培养更多戏曲新人,值得思考。   戏曲艺术传承,谁来“传”   当今,戏曲的传人已不多,名家更是凤毛麟角。梅葆玖、李世济先生辞世,京剧名家又少了两个,但我们希望新人辈出;昆剧名家蔡正仁等老先生被戏称为“老熊猫”,但我们期盼更多的“小熊猫”。当今的戏曲名家很忙,不但要讲学、演出,更要培养新人,这是名家肩负的社会和...
查看更多
论坛
  本文为《 人民日报 》(2016年05月08日12 版)“艺坛论道”栏目推出“振兴传统工艺”系列文章   对传统复兴与传统工艺振兴的期待,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形成的共识。百余年来在传统与现代、手工业与机器生产、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形成的一系列不可化解的矛盾,仿佛在一夜间冰消瓦解了。这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是从西方崇拜、现代化崇拜和GDP崇拜中解脱而产生的一种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一次精神觉醒。正如经济新常态...
查看更多
寄望手工
2016.05.10
论坛
  本文为《 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24日12 版)“艺坛论道”栏目推出“振兴传统工艺”系列文章   编者按:“振兴传统工艺”已然成为热点。先是去年年底,作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新增项,“振兴传统工艺”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文化部随即启动制订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今年两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工匠精神”又引发社会热议;如今,“振兴传统工艺”正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成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文化重大工程,全国各地相关工作也相继展开...
查看更多
论坛
  猴年春晚上一段《华阴老腔一声喊》,让观众感受到了“黄土与摇滚、电声与弦乐的碰撞”。被誉为中国黄土地上“最古老摇滚”的华阴老腔,在借助电视荧屏与现代元素火爆之前,也曾面临诸多的传承尴尬:它是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剧目几乎不外传;老艺人正逐步消减……   由无人问津到众人追捧,华阴老腔的蜕变在于巧妙借力——借助非遗保护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借助跨界融合、创新尝试激起当代人共鸣。打破过去的闭关状态,在守住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胆汲取,因此具备了打动观众的魅...
查看更多
论坛
  不是不该“说”,而是着重“做”   文化遗产有物质的载体,更有无形的精神,二者有时介体不同,有时又一体两面。   物质文化遗产以物存世,较早地得到了我国文化研究领域方面专家的重视与保护;相反,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无形抽象,在我国被重视的程度一直不够。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9项代表作获得通过,中国昆曲入选。自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尤其是在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
查看更多
论坛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开始,由政府主导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15年来,从提倡“保护为主”,到强调“传承发展”,再到如今提出“振兴传统工艺”,一系列措施的推出,折射出国家对非遗工作重心的层层推进,也折射出人们对非遗认识的不断发展。   伴随农耕文明发展起来的非遗应如何融入现代生活?培育工匠精神、振兴传统工艺,当务之急要做好哪方面的工作?日前,本报记者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就此话题展开了讨论...
查看更多
论坛
  人类的知识传承主要有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两种方式,而口头传承的历史要长得多。对一些民族而言,历史记忆、知识体系、信仰传承、文艺创造等大都保存在口头传承之中。可以说,文化既保存在文字中,也保存在口头上。   相对于语言,文字是“第二性”的,是从语言中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语言可以没有文字,文字却不能没有语言。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中,口头文化长期扮演着重要的信息传递角色。当然,书写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在文字发明和使用的环境中,人类文明和技术获得了高速发展。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