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国际培训”在泉州开幕
2015.06.16
其他新闻
参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国际培训”的中外来宾观看晋江、漳州木偶戏表演 陈起拓摄 6月1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和网络中心、福建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国际培训”在泉州开幕,培训活动将持续至6月1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十多位非遗专家汇聚泉州,就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开展国际化、高层次的研讨。 非遗
传承
应该更多元...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
2015.06.16
专题报道
6月13日,在北京恭王府举办的“影舞人生”传统皮影精品展演上,来自陕西华县的艺术家进行皮影戏表演。卢 旭 摄 6月13日,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沈阳早期人类探秘之旅”主题公众考古活动,向公众普及推广考古知识。张文魁 摄 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为展示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公众保护
传承
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各地举办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宣传活动。 北京 6月13日,由恭王府与中国社科院联合组建的“中...
查看更多
京津冀三地首次联办非遗作品展
2015.06.16
其他新闻
非遗
传承
人现场展示景泰蓝的掐丝、点蓝工艺。景泰蓝是燕京八绝之一,也称“铜胎掐丝珐琅”李慧思 摄 京津冀三地13日首次联合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风格各异的精品集中亮相。民众还可走近身怀绝技的非遗
传承
人,“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6月13日是中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于当日举办。现场展出的近130件作品各具特色,堪称收藏级精品。其中,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玉雕等“燕京八绝”项目,彰显出“京作”宫廷艺...
查看更多
话说“非遗+ ”——写在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
2015.06.12
专题报道
6月13日为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10余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保护成果更是受到许多行业的高度关注。非遗保护已不再仅仅是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职责,非遗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保护成果也正在被全社会共享。 “非遗+教育”“非遗+设计”“非遗+旅游”“非遗+影视”……如果说“互联网+”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那么不断扩展的“非遗+”相关行业领域则迅速催生新的创意...
查看更多
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全国各地举办活动庆祝“文化遗产日”
2015.06.12
其他新闻
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全国各地文化系统将围绕“保护成果全民共享”这一活动主题,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非遗魅力、共享保护成果。 福建: 国际性交流 区域性展演 在我国“文化遗产日”设立十周年之际,福建省非遗保护中心在福建省文化厅领导下,组织了一系列国际性、区域性非遗交流与展演活动,全面展示近年来福建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果。 系列活动包括非遗进佛光山、偶戏连台、丝路非遗系列展及非遗进...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日”十周年
2015.06.12
专题报道
三地联手,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厚德载物的精神,是维系整个民族的重要精神纽带。为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将在第10个“文化遗产日”期间,联合举办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 活动: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 时间:6月13日—16日 10︰00—16︰00 地...
查看更多
第十届浙江省非遗节展示10年丰硕成果
2015.06.11
其他新闻
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6月9日晚,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杭州市文广新局承办的“中国梦·非遗梦”第十届浙江省非遗节暨2015“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杭州)展演活动在杭州市余杭区体育馆举行。接下来,2015“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系列主题活动也将陆续展开。 整台展演节目由“序:滚滚向前”“上篇:龙马精神‘浙’十年”“下篇:走在前列谋新篇”和“跋:百花齐放”4个篇章组成,以传统表演艺术的形式,回望浙江非遗保护10年所取得的成绩,展望浙江非...
查看更多
在一张红纸上书写人生
2015.06.03
专题报道
高凤莲(中)与刘洁琼(右)在非遗展示会上 1996年正月,我和母亲高凤莲(延川剪纸的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参加了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化馆举办的民间剪纸培训班。母亲盘腿一坐,淡定自如、胸有成竹地剪着。剪子是银马,红纸就是家乡的黄土高原,她娴熟地在家乡土地上奔跑着,不到一会儿工夫,一朵红彤彤的“花”便神奇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我眼里,母亲就是世上最美丽的“花神”。 我不禁手痒心动,要母亲指导我,可她就撂了几句话:“靠心去铰,女大自巧,狗大自咬。那是一圪垯纸...
查看更多
老苏州昆剧传习所:存世二十载 扶危继绝传清音
2015.06.03
专题报道
在传习所内举办的传习活动 于2009年修缮一新的苏州昆剧传习所 苏州昆剧传习所成立于1921年。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起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从明天启元年到清康熙末年,这百年间为极盛时期;清代中叶以后,昆曲逐渐由盛而衰;到清代后期,昆曲班社大量减少,在苏州、上海仅存大雅、全福等几个班社;辛亥革命之后,连全福班也难以维持。至上世纪20年代,盛行一时的昆曲面临着消亡、失传的危机。老苏州昆剧传习所就是在昆曲艺术处于衰落颓败的情况下创...
查看更多
西安鼓乐
传承
保护刻不容缓
2015.05.25
专题报道
鼓乐,千百年来一直活跃于西安等地。西安鼓乐作为唐宋遗音,是鲜活的文物资料,为当今国内外学者所关注。20世纪50年代初,音乐史学家杨荫浏曾先后两次到西安考察,并依据西安鼓乐和五台《八大套》,对宋代姜夔的词曲作了译解。此后就只有李石根、何钧等少数几位学者继续这一研究,60年代西安音乐学院也曾开始整理和研究,但都因种种原因时断时续。 “祖规”不利于乐谱及演奏技艺
传承
保护 2009年,“西安鼓乐”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更多
1
696
697
698
699
700
89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