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2 星期四 农历四月廿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94)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801)
清单
(5305)
资源
(1089)
学术
(1846)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羌姆(门巴族拔羌姆)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门巴族拔羌姆是在门巴族中流传的一种戴面具的宗教舞蹈。该遗产项目流布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错那县(2023年改为错那市)吉巴、贡日两个门巴民族乡,辐射勒、麻麻等门巴民族乡。据有关文献记载,门巴族拔羌姆产生于15世纪,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门巴族拔羌姆因举办地不同,分为“基巴本羌姆”和“贡日唷羌姆”两个派别。每当跳拔羌姆前,先由“拔羌姆”的羌本(教员、组织者)向每个表演者收9碗小麦作酒,还收糌粑、肉等食品。而后羌本持着一条哈达和西藏旧银币(章嘎嘎布)2枚...
查看更多
羌姆(桑耶寺羌姆)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羌姆是每年在固定时间表演的具有加持意义和观赏性的宗教仪式舞蹈。桑耶寺羌姆主要流传于西藏自治区扎囊县桑耶寺,在每年藏历正月初十“次久节”和藏历五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桑耶朵底”节期间表演。 桑耶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雅鲁藏布江北岸)境内,距山南地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泽当镇50公里,交通便利。这里,降水丰沛,“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较为温和。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被称为“建筑史上的佳作”。763年,吐蕃王朝第三十八代藏王赤松...
查看更多
羌姆(拉康加羌姆)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洛扎县 加羌姆是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拉康镇俗人(民众)表演的藏传佛教噶举派羌姆。 拉康加羌姆是一种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歌舞,是藏族民间文化和宗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藏历十二月十五日,在洛扎县拉康镇举行传统边境贸易交流会时,拉康加羌姆成为边贸会首演的节目,也是当地群众与外来商客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节目之一。拉康加羌姆的演出,意味着拉开...
查看更多
羌姆(直孔嘎尔羌姆)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 直孔嘎尔羌姆是位于墨竹工卡县境内的直孔替寺的宗教舞蹈。“嘎尔”意为歌舞或“乐舞”。 直孔替寺第九嗣二十八代活佛多吉结波(1284—1350)时期,大修行者扎巴坚赞曾在直孔溪乌卡尔地区首次跳了“四臂护法神”祭祀舞蹈。从此,羌姆便传入了直孔替寺,后经历代直孔高僧的不断修改和发展,最终逐渐趋于完善,成为该寺的嘎尔羌姆。嘎尔羌姆具有严格的整套舞蹈动作和伴奏音乐,以及严格的表演程式;作为宗教舞蹈,具有丰...
查看更多
热巴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热巴舞是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表演的传统舞蹈形式,是以铃鼓为主,融说唱、歌舞、杂技、气功、滑稽小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主要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镇、德钦县云岭乡、香格里拉县五境乡、上江乡和金江镇等地。 “热巴”意为长发、粘着的发辫。用毛发编织成网穗服饰,即热巴艺人系在腰间的黑白两色牦牛毛编织成缨络的网穗。迪庆民间称热巴舞为“跳热巴”“跳勒巴”“铃鼓舞”,因所属地域和
传承
人专长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流派。迪庆热巴舞的内容除了以娱人为主的斯农热巴,还...
查看更多
热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据史料记载热巴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纪,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所创建。热巴的前身是西藏原始宗教“笨”教的“巫术”和“图腾舞”。它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高超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和奇特的面具,又吸收了古象雄文化...
查看更多
锅庄舞(囊谦卓干玛)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囊谦县 锅庄舞是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一个民间舞蹈类型。它随着藏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既有反映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状况的歌舞,又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的歌舞和在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时表演的歌舞。 锅庄舞有古旧锅庄和新锅庄之分,古旧锅庄带有祭祀性质,只能演唱专用歌词,不得做任何改动,舞蹈多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新锅庄多反映农牧业生产和经商贸易活动,歌词内容和舞蹈动作都比较灵活。根...
查看更多
锅庄舞(称多白龙卓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称多县 锅庄舞是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一个民间舞蹈类型。它随着藏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既有反映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状况的歌舞,又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的歌舞和在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时表演的歌舞。 锅庄舞有古旧锅庄和新锅庄之分,古旧锅庄带有祭祀性质,只能演唱专用歌词,不得做任何改动,舞蹈多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新锅庄多反映农牧业生产和经商贸易活动,歌词内容和舞蹈动作都比较灵活。根...
查看更多
锅庄舞(甘孜锅庄)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石渠县 锅庄舞是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一个民间舞蹈类型。它随着藏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既有反映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状况的歌舞,又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的歌舞和在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时表演的歌舞。 锅庄舞有古旧锅庄和新锅庄之分,古旧锅庄带有祭祀性质,只能演唱专用歌词,不得做任何改动,舞蹈多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新锅庄多反映农牧业生产和经商贸易活动,歌词内容和舞蹈动作都比较灵活。根...
查看更多
锅庄舞(甘孜锅庄)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德格县 锅庄舞是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一个民间舞蹈类型。它随着藏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既有反映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状况的歌舞,又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的歌舞和在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时表演的歌舞。 锅庄舞有古旧锅庄和新锅庄之分,古旧锅庄带有祭祀性质,只能演唱专用歌词,不得做任何改动,舞蹈多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新锅庄多反映农牧业生产和经商贸易活动,歌词内容和舞蹈动作都比较灵活。根...
查看更多
1
932
933
934
935
936
178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