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摘要: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今后这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仍将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入选各级非遗名录的一类传统文化遗产,庙会的保护与研究还留存一些问题以及一定的研究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空间,庙会的保护和传承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构都应从非遗保护整体性原则出发。  关键词:当代语境;庙会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整体性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非遗保护作为一项...
查看更多
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遗(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定义为: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在其基础之上而有所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在此,可以辨别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国对于...
查看更多
论坛
  国庆期间,央视的“中国民歌大会”让无数的观众再次认识了侗族大歌。这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歌唱,仿佛是秋日温暖的阳光,闪烁在林间,用自己梦幻般的旋律,呈现出这个民族所具有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最和谐的流动。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最直接、最真诚、最悠久的反映。《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便是当时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今天读来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社会生活面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民歌的传承目前正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冲击。侗...
查看更多
论坛
10月29日,传统工艺青年人才论坛在江苏苏州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设计师和传统工艺领域的青年人才,共话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传承、融合和再创造”。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出席论坛并作了题为《正确认识非遗,是正确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前提》的发言。项兆伦指出,要准确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客观认识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的实际状况。非遗是世代相传、并在适应周围环境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得到再创造的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漳州布袋戏表演白族大本曲表演苗族蜡染雕漆技艺台湾高山族传统织布傣族贝叶经刻写李重庵(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十届民盟中央副主席)201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文化工作领域一部具历史意义的法律。制定这部法律,也是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缔约国规定的义务。当今,非遗保护工作在全国不断推进,此时重温《非遗法》及与之...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以下内容为2016年4月21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作客人民网的访谈实录。[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人民网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将要和大家讨论的是关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演播室为大家请来的嘉宾是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欢迎马司长的到来,您好。[14:03][马盛德]:您好。[14:04][主持人]:司长,刚刚我们说到培训计划,其实是文化部今年启动的一个“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进行,其工作重心已由主要重视收集整理申报转入对保护方式的探索和保护措施的细化。针对非遗中部分具有生产性质和特点的项目,则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方式。生产性保护方式在增加传承人和当地民众的收益,提高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事象的积极性,以及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保护方式在关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属性的同时,其“泛产业化...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 本世纪以来,在文化遗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法律文书堪称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但该《公约》目前存在两个中文本:在联合国秘书处登记、经其秘书长确认并纳入《联合国条约集》的“前在本”并非交存于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并由其总干事保管的“订正本”。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其《公报》或是网站正式发布的中文本既没有留下“订正本”的明确标记,也没有披露过与“前在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基于这样一种“文本间关系”,本文通过档案查证和抽样比对,以期从《公...
查看更多
论坛
  自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在我国起步并得到迅速发展。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一个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多元价值、为大众所认可和追捧的对象。在此期间,大量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和手工艺人被关注并获得国家赋予的相关身份,也改变了项目的存在状态和手工艺人的社会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手工艺人正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他们的身份、地位、心理、价值观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特征。  进入官方话...
查看更多
论坛
韩国传统弦乐器匠人高兴坤在制作伽倻琴(摄影:陈尚文)走进位于韩国首尔瑞草区的一栋小楼,琴声悠悠传来。寻着声音走去,本报记者在小楼二层的工作室,见到了韩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十二号乐器匠高兴坤。  工作室内的墙边,立着他亲手制作的伽倻琴、玄鹤琴等乐器,地上放着一团团的琴弦。高兴坤暂停下了手中的活,席地而坐,与记者聊起了他与韩国传统弦乐器的故事。  选材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陶瓷、家具等工艺品注重的是外观的精美,而对乐器来说,如果发不出好的声音,就丧失了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