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3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初七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617)
机构
(0)
政策
(35)
资讯
(1255)
清单
(259)
资源
(163)
学术
(825)
百科
(0)
其他
(8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复兴民间文化不应是经济利益的博弈
2007.08.24
其他新闻
复兴民间文化不应是经济利益的博弈 8月19日(七夕节)刚刚过去,全国各地“七夕”文化节的数量之多,欲将牛郎织女传说“占为己有”的力度之大,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牛郎织女”真正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其发源地之争竟演变成了经济利益的博弈,南阳、西安和沂源都要引巨资打造“中国爱情第一村”和“中国爱情文化源地”,其它地方也不甘落后。(《东方今报》2007年8月) 这么多地方在争“牛郎织女”的发源地,不能说是坏事。争夺发源地的冠名权,表明“牛...
查看更多
七夕引发众家讨论 传统节日振兴还需政商联动
2007.08.23
其他新闻
七夕引发众家讨论 传统节日振兴还需政商联动 北京2007-08-23(中国商业电讯)--上周末,中国的传统佳节――七夕刚过,但由其引发的各方讨论却越发热烈,一直以来,中国的情人节“七夕”与西方情人节时浓烈的节日气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不禁引起众多业内人士的反思,诸如七夕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振兴,还需要政府与商业的联合互动。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没有人潜心地把中国丰富、独特的珍贵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包装,使其转化为世界文化消费的商品,是传统节日失落的主要原因...
查看更多
民俗、戏曲和年画中的七夕节
2007.08.23
论坛
民俗、戏曲和年画中的七夕节 薄松年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去年国务院已将其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其悠久的历史和蕴含的文化因素。七夕节的中心文化内涵是由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引发出来的情结,它从萌始到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华大地上也形成多彩多姿的七夕民俗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情趣。 一 牵牛和织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从先秦时期就已将之拟人化。《诗经·小雅·大东》中已出现了对银河和牵牛、织女的简单描述...
查看更多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公共性
2007.08.22
其他新闻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公共性 中国文化报(乔晓光):在21世纪初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国家行为,相应的政策法规、项目保护资金、申报保护的机构等应运而生,媒体对该词的使用率和相关内容的报道率也达到空前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转型期中国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流行词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文化事业,但当前则更像突如其来的“公共事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词语产生并得到迅速普及,但对其真正的内涵及相关问题,人们并不...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的价值
2007.08.15
其他新闻
文化遗产的价值 近期,一些作为文化遗产标志的古代建筑被拆毁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许多珍贵的古代建筑在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旅游景点建设中被破坏。而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又对文化遗产保护表现出过度的“热情”,甚至连“牛郎织女”、“梁祝”这些民间传说的发源地也都要争上一争。 对文化遗产保护忽冷忽热的态度,凸显出的是这些地方对文化遗产价值认识的不足。“破坏”为利益而往,“保护”为利益而来,文化遗产成了旅游开发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工具...
查看更多
非物质:民族记忆的背影
2007.07.20
其他新闻
非物质:民族记忆的背影 非物质文化在传播上的特点让它们成为了“一个民族记忆的背影”,如果说现有的古迹遗迹是国家和民族在演变过程中留下的固化足迹,那么非物质文化则是民族的内心思想。一个民族的延续靠的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延续,而非物质文化是其中最为隐秘和深层的部分,充分表达了一个民族的内在品质。 众所周知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现存只有华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其他三个古文明已经没有实质的踪迹可循,也许数千年前的神庙和宫殿依旧还可见遗存,但文明已经陷落,那些“死...
查看更多
文化传承与儿童教育
2007.07.09
论坛
文化传承与儿童教育 张鹰 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文化传承作为一项全面工程,除了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包括专门家、传人、艺人等)参与其中之外,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参与,尤其在中小学教育这个知识文化的最初积累环节,应纳入一定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儿童应接受文化传承教育 教育是一项理想的事业。任何国家、任何文化的上一代向下一代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都是上一代人认为值得和应该传递给下一代人的,都确信对下一代是有好处的、有用的...
查看更多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2007.06.30
其他新闻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政府批准市文化局确定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5项),现予公布。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拥有丰富多彩的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做好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人文奥运”丰富内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公布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民间文学...
查看更多
无形文化遗产也有专有性和唯一性
2007.06.30
论坛
无形文化遗产也有专有性和唯一性 郑璇玉 近来,关于“泥人张”三字的称谓权利主体之争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该案对于推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保护具有示范性质。同时,该案也将对后续可能发生的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争议解决也具有现实意义。本人仅就“泥人张”所引发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泥人张”与泥人行业惯以姓氏做称谓的区别 “泥人张”彩塑艺术表达了特定的审美理念、工艺技巧与风格特征,其成果属于独创性的智力...
查看更多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调查
2007.06.19
专题报道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调查 越来越多的老手艺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而消失。 传统面花的制作手艺让现代年轻人惊诧。 水会音乐在普化的最后生机 位于蓝田县普化镇东塬上的全家岭村是一个普通的关中村落,去年以来,不时有文化专家专程来到这里,但很少有村民知道,他们这里已经成为流传2000多年的民间音乐―――水会音乐最后的生存地;也很少有人了解,这种古老的乐种刚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虽然从来没有观赏过水会音乐,但水会音乐的各种传说在村民中...
查看更多
1
255
256
257
258
259
2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