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6 星期一 农历八月十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98)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175)
清单
(37)
资源
(9)
学术
(70)
百科
(0)
其他
(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明互鉴与遗产共享——论维吾尔古典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桥梁...
2017.09.12
论坛
摘要: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谋求与中国共同发展的热情日益高涨。在经贸合作、文化先行策略的影响下,曾经在中亚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突厥语大词典》《福乐智慧》《五卷诗》《四卷诗集》,至今依然是相关国家和族群共享的古代经典,其中的诸多文化元素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世界,并在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得以传承和实践,受到这些国家的特别关注。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中国应该积极推动沿丝绸之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托相关民族的古典遗产及其文...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论
2017.09.05
论坛
摘要:“一带一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源远流长,沿线“非遗”为“一带一路”提供文化支撑,“一带一路”建设赋予沿线“非遗”保护新机遇,两者互利互惠。目前,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联合申报世界非遗、实施非遗的跨国界跨区域传播展演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由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现实困境。对此,应从制定“一带一路”沿线非遗保护规划,成立区域性的共享非遗保护组织,加大沿线非遗的普查、认定与申报,持续推进沿线非遗的传播、交流和共享,以“非遗+”策略夯实沿...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
2017.09.05
论坛
开栏语:这一组文章围绕“一带一路”,主要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文化遗产等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有鸟瞰纵论、有个案剖析,却无不指向丝路经验的总结,丝路精神的阐扬,当是对当前各界热议的“一带一路”话题的一个积极回应。 朝戈金文章从“遗产”或“文化遗产”概念的演变入手,辨析了这些概念变迁与国际社会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角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联,揭示了非遗保护所具有的超乎文化领域的深远意义。阿地里文章以《玛纳斯》为对象,从其口...
查看更多
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
2017.07.10
论坛
2016年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2015年12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明确了国家发展战略及文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十三五”规划,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力的现状认知更加明确,各项工作思路更为清晰。 2016年,在国际层面,“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
查看更多
“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
2017.05.22
10周年媒体报道
2008年4月,《玛纳斯》申报组在克州阿合奇县进行调查。图为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摄影:苏海龙) 原标题: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亮点纷呈新疆作为文化资源大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弥足珍贵,是我区各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朵绚丽的...
查看更多
“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
2017.05.22
专题报道
2008年4月,《玛纳斯》申报组在克州阿合奇县进行调查。图为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摄影:苏海龙) 原标题: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亮点纷呈新疆作为文化资源大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弥足珍贵,是我区各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朵绚丽的奇葩。我区...
查看更多
绿洲深处的麦西热甫
2017.03.23
论坛
群众性的自娱舞蹈是麦西热甫最主要的内容(资料图片)“麦西热甫”流传于中国新疆各地区、自治州、县维吾尔人较为集中的区域,在毗邻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等中亚国家也有流传。现代维吾尔语中,“麦西热甫”意为“聚会”“场所”,是古代维吾尔先民祭祀、祈福、庆典活动的遗存和发展。汉文典籍《魏书·高车传》(公元553年)和阿拉伯文典籍《突厥语大词典》(公元1073年)中有所记载。一次完整的麦西热甫,包括维吾尔
木卡姆
、民间歌舞、曲艺、戏剧等表...
查看更多
新疆
木卡姆
艺术的“薪火相传”
2017.03.10
专题报道
今年12岁的麦尔丹·艾力是乌鲁木齐39小学的学生,经过两年学习,他已可熟练地弹奏热瓦普(维吾尔族弹弦乐器,
木卡姆
伴奏乐器之一)。 麦尔丹·艾力说:“
木卡姆
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而且热瓦普音色明亮,很好听。” 两年前,麦尔丹·艾力加入了学校的“十二
木卡姆
乐团”,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两小时是他的练习时间。“我不仅学会了热瓦普弹奏,还会弹奏都塔尔、弹布尔、艾捷克(
木卡姆
伴奏的乐器)。” 新疆维吾尔
木卡姆
艺术是一种集诗、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综合艺术...
查看更多
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2017.02.14
通知公告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5年来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总结有效做法和经验,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各方切实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责任,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为便于社会公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促进不同地区的交流学习...
查看更多
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2016.12.06
论坛
【核心观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助于激起国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中的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将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然为人类文明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 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1
13
14
15
16
17
3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