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廿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198)
机构
(0)
政策
(34)
资讯
(791)
清单
(31)
资源
(75)
学术
(256)
百科
(0)
其他
(1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座谈会
2021.08.25
要闻
8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座谈会,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抓好贯彻落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王晓峰主持会议。 胡和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多地调研时实地考察非遗项目,与传承人亲切交流。此次出台的《意见》全面贯彻习近平...
查看更多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婺州窑衢州白瓷烧制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衢州白瓷烧制技艺是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代表之一,主要流布于浙江省衢州市境内,金华、武义、东阳等周边县市也有流布。衢州自古即为浙闽赣皖水陆集散地,植被、矿产资源丰富,丘陵河谷均为粉砂岩土层,瓷土矿埋藏不深,开采粉碎容易。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制瓷提供了优质的瓷土原料、燃料、水源等,同时也为制瓷技艺数百年的持续发展和产品流通创造了独特条件。 衢州白瓷烧制技艺秉承婺窑古法制作流程,又在配方、雕刻、粘结和烧制上持续探索、改良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衢州白瓷以金衢...
查看更多
装裱修复技艺(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是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藏书楼及其周边地区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传统装裱修复技艺的组成部分。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且近海,水脉丰富,降雨量大,常年环境潮湿,宁波地区所藏古籍较北方多虫蛀、鼠咬、雨淋、霉变等问题,古籍修复技艺由此逐渐诞生,并以天一阁为核心,逐步覆盖宁波地区全域乃至浙东、江浙地区。 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是宁波历代藏书家和修复匠,特别是天一阁范家在藏书、护书过程中,基于江南独特的地理、气候、材料、人文特点,不断实践、积累而形...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齐吾岗派)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齐吾岗派唐卡,是西藏五大唐卡画派之一,诞生于公元13世纪,由雅堆·齐吾岗巴创制,现主要分布在西藏拉萨周边、昌都的类乌齐和日喀则的萨迦、江孜地区。 齐吾岗派唐卡是在吸收外来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绘画艺术风格以及波斯细密画风格的基础上,与西藏萨迦、江孜等地区本土民间传统绘画艺术和审美风尚交融而形成的藏地本土风格艺术画派,也是藏传佛教后弘期文艺发展变革的先锋画派。萨迦寺大殿经堂壁画、江孜白居寺万佛塔壁画、昌都类乌齐寺壁画均是其代表作品。 齐吾岗派唐卡构图严谨,以...
查看更多
目连戏(南陵目连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连戏是中国传统戏剧表现形式之一,历史悠久,孕育了诸多剧种、声腔,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作为目连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南陵目连戏主要流布于以南陵为中心的皖南泾县、旌德、宣城、芜湖、繁昌、青阳、太平等地,辐射至江苏溧阳、宜兴,浙江绍兴、新昌、开化,以及江西婺源等地区。 南陵目连戏声腔完整雅气,影响着皖南各地及周边省区目连戏的发展。它经历了围鼓坐唱到民间草台再到花台、独脚莲花台的漫长发展,行当齐全,遗存了宋元戏曲余绪。进入晚清,改以鼓击节为以板击节,音舞美服化道趋于...
查看更多
曲子戏(民勤曲子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勤曲子戏是流行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城乡的曲牌体地方剧种。民勤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是陇上有名的“文化之乡”,有“人在长城之外,文居诸夏之先”的美誉,因“俗朴风淳,人民勤劳”而得名。 民勤曲子戏剧目丰富,有剧名的剧目达460多种,其中50多种属独有剧目,以惩恶扬善、规劝孝道为主要内容。藏于甘肃省图书馆的潘富堂手抄本(剧目)有60多种,已修复40多种,大都为独有剧目。民勤曲子戏曲牌丰富,有100多种曲牌,唱腔音乐属曲牌连缀体,唱腔分调、腔、小调,有“八...
查看更多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是明朝以来海南渔民为赴南海远洋捕捞、贸易而举办的以祭祀兄弟公为主题的男性生产祭祀活动。 琼海市潭门港是通往南沙群岛最近的港口之一。自明朝起,海南岛渔民前往南海远洋作业,必举行兄弟公出海仪式。随着时代变迁,本由男性主导的生产祭祀仪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内涵更为丰富的民间信俗。 兄弟公又称“一百零八兄弟公”“照应公”等,其信俗由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祭祀仪式分为庙祭、船祭和岛祭。庙祭即在神座上敬奉祖先的木制神牌;船祭分开船前祭...
查看更多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陕西关中地区世代相承的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技艺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5个地市54个区县,还涵盖了甘肃省部分市县,其中,以西安、渭南和韩城等地最具代表性。关中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平原”,有“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之说。关中地区生态环境优美,渭河东西横贯,长安八水环绕,土地肥沃,优质的木材、石料和黄土等资源为传统民居营造实践提供了主要材料。 关中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周秦汉唐以来,关中地区多民族...
查看更多
宁河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宁河戏是江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形成于九江市修水县西北部,流行于全丰、上源、港口、小溪、渣津等村镇。修水县位于赣西北幕阜山下修江、汩江、隽水三江源头,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唐宋以来,宁州(即修水县)各地大修祠庙,竞立神会,跳傩报赛,演剧迎送。明初,发源于赣东北的弋阳腔传入宁州,时称“阳戏”,产生了优人扮演的大戏班,时称“香火班”“傩案班”,演唱弋、傩高腔,一人启口,众人帮和,锣鼓助节,唢呐伴奏,俗名“打锣腔”。明代万历年间,昆腔风靡全国。明末清初,安徽的...
查看更多
阴阳板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阴阳板,俗称“打阴阳”,是流传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的一种民间祭祀求雨舞蹈。它以阴阳五行和八卦学说为理论根源,集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体现了鲁南一带农耕文化中神灵崇拜、祭祀娱神的民间信仰,以及当地人特有的审美追求。 阴阳板由一长一短两块柳木板相连,长板为阴,短板为阳,配有铜铃并绘有“阴阳鱼”图案。表演时,男女对角、人数各半,古时女由男扮,采用戴面具或者涂花脸的装扮。整个求雨祭祀队伍,少则数十人,多则上千人,最前方旗锣伞扇开道...
查看更多
1
48
49
50
51
52
1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