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5)
机构
(0)
政策
(10)
资讯
(555)
清单
(421)
资源
(84)
学术
(187)
百科
(0)
其他
(58)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2008.11.17
论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廖奔 今天,人们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已经有了许多了解。它是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中未能以物质形态固化的部分。如果综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次确认并一再修改的定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出来就是:通过群体或个体口头表达的、来自传统而被同一文化社区所采用的、能够代表其文化与社会特性的形式;主要有口头传说、表演艺术、风俗礼仪、工艺技能等。 以往我们所理解的人类文化遗产,实际上更多指的是物质遗产,如长城、金字塔、卢浮宫等,它们是人...
查看更多
民族的记忆 国家的瑰宝:青海“非遗”传承人――才让旺堆
2008.11.13
人物
民族的记忆 国家的瑰宝:青海“非遗”传承人――才让旺堆索南卓玛 才让旺堆简介 才让旺堆从少年时代开始传唱《格萨尔》,在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方面成绩突出、贡献巨大。1990年,被吸收为国家干部,享受副高待遇;1991年,在中国社科院、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召开的说唱家命名大会上,获得了“《格萨尔》说唱家”的称号;1994年,在青海省第三届文艺创作评奖中,他说唱的《陀岭之战》之部获优秀作品奖;1997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社科...
查看更多
“推杆”背后的羌族文化
2008.11.13
专题报道
“推杆”背后的羌族文化 2008年8月8日17点50分,融汇三种羌族文化(推杆、皮鼓舞、锅庄舞)精髓、作为四川参演节目的《羌族推杆》,在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盛装亮相:男演员肩扛木杆,身穿藏青色羌族服装的女演员被挑在木杆两头、举在空中。之后,阵形变换,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紧接着,在观众的欢呼中,全场最长的木杆登场了――8.1米的木杆,顶端上挑着一名女演员在空中旋转。木杆底部,10位男演员犹如撬动杠杆一样巧妙用力,一人当起了杠杆支点,另外4人压住...
查看更多
羌族释比文化田野调查实录
2008.11.12
专题报道
羌族释比文化田野调查实录 说到家庭背景对余明海的影响,一方面是父亲时常会问他是否学释比,二是他经常接触、感受到释比文化有一定的优越感。“有些跟我们一般般的(同龄人),有些学的时候,我还是要学……”,从这里表现出了他的基本想法:家里不是释比的人都学了,我当然也要学了。此外,“家庭里有人晓得(释比)嘛,我咋个不学呢?”这句话透露出来的信息值得关注,这与释比的现实作用及可获得的实际利益有直接的关联。在羌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祈福、祛灾、驱鬼、逐疫等都是依...
查看更多
挖掘民族民间舞蹈资源的深层内涵
2008.11.07
论坛
挖掘民族民间舞蹈资源的深层内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渐升温,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成为当代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课题。尤其是2000年以后,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概念和保护运动在我国的不断深化,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得到了更多关注。2003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安徽“花鼓灯”、宁夏回族“踏脚”、重庆“铜梁龙舞”等民间舞蹈作为专业试点被列入保护项目范围。在2006和2007年的第一、二...
查看更多
藏族
“歌舞海洋”中的《果谐》和《果卓》
2008.10.27
专题报道
藏族
“歌舞海洋”中的《果谐》和《果卓》 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的
藏族
,集中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 4省内各地区。
藏族
发源于西藏境内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游地区。
藏族
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造就了
藏族
古老、独特而又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由于
藏族
分布广阔,生活地域与生产方式的不同,以及与不同地区相邻的其他民族在文化、习俗上的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各地区的
藏族
民间舞蹈所具有的不同风格与流派...
查看更多
羌族的原始信仰
2008.10.15
论坛
羌族的原始信仰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陶立瑶 羌族以白石为图腾 四川境内岷江上游阿坝
藏族
羌族自治州所属的茂县、汶县、理县、黑水带羌族地区,其民居房顶女儿墙正中或转角处砌筑的塔子“纳萨”顶上,多置有五块、七块、九块不等洁白的石英石。羌语称之为“阿渥尔”的这些白石,既是色调灰暗的羌族碉房的一种耀眼的装饰。更是当地羌族群众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物,是神灵的化身,是各种神灵驻足人问的居所...
查看更多
古羌舞风
2008.10.15
论坛
古羌舞风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 杨莉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使四川羌族文化生态区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但只要还有羌族文化传承人的存在,全国唯一的羌族“原生型”民间舞蹈文化就会在“复制性”的家园(重建后的自然牛活环境)中“原汁原味”地生生不息,世代相传。因为羌族是一个原始文化痕迹留存相对完整并仪靠口传身授的民族,所以羌族的民间舞蹈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原生“体态符号”的形态。 一、羌族民间祭祀舞蹈“布兹拉” (一)“布兹拉”与“释比”的...
查看更多
“萝卜寨会复活的”
2008.10.14
其他新闻
“萝卜寨会复活的” 中国民族报记者:李喆 编者按: 被誉为“中国羌族第一寨”的萝卜寨是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5·12地震后,本报记者在当地道路损坏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徒步进入萝卜寨,目睹了这个“云朵上的街市”100%的民居遭损毁但村民们积极自救的情景。 “有树来年就会结果,有人萝卜寨就有希望。”这是震后萝卜寨村民看着寨子里灿若云霞的樱桃树所说的话。这番话感动了记者,由此写下了《萝卜寨:房屋倒了,人挺立着》(中国民族报5月23日739期1版)。 4个...
查看更多
必须抢救羌族几千年传承的文化遗产
2008.10.13
论坛
必须抢救羌族几千年传承的文化遗产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 羌族,是中华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占老民族之一,在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了记载,在其后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都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献和实物的例证,羌文化十分可贵。 温家宝总理最近再次考察汶川大地震灾区时,特别到了受灾最严重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多次批示要保护好羌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我认为这十分重要,因为这一中华古老民族的文化非常独特而且濒丁逐渐消退之中,亟待抢救。 羌文化中现在保存...
查看更多
1
121
122
123
124
125
13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