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1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初八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5)
机构
(0)
政策
(10)
资讯
(555)
清单
(421)
资源
(84)
学术
(187)
百科
(0)
其他
(58)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四川非遗100 | 第一集《藏羌毓秀》
2021.02.23
专题报道
(视频提供: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版权:四川省文联) 聚焦四川非遗,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一季)将于大年初一上线,四川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2月12日至2月21日每晚23:00播出1集;四川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2月11日至2月20日每天14:00播出1集。四川非遗各新媒体平台也将每日同步更新。 在宝贵的非遗传承实践中,是固守传统,还是推陈出新?非遗传承人们在《四川非遗...
查看更多
斯钦巴图: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与蒙古史诗的产生、发展、传播及研究 ——以《江格尔》《格斯...
2021.02.22
论坛
【摘要】蒙古史诗是在沿丝绸之路国家、民族、部落的迁徙、交融、交战等历史过程中产生、传播、发展及变异的。《江格尔》《格斯尔》等史诗的传播范围从东边的兴安岭一直到欧洲的伏尔加河流域,几乎覆盖了整个草原丝绸之路。蒙古史诗题材内容的发展变异,与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因而史诗也成为沿丝绸之路各个国家、民族、部落间深层精神连接的纽带。《江格尔》《格斯尔》等蒙古史诗研究,在沿丝绸之路各国学者的共同参与推进下起步并发展。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
查看更多
诺布旺丹:《格萨尔》史诗传统的时空形态与当代际遇
2021.02.18
论坛
【摘要】《格萨尔》作为关于
藏族
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多向性特点,在流传范围上亦表现为跨境、跨族群、跨文化特点。一千年来,它形成了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方面的话语体系,分别为以艺人、文本和语境为要素的三元生态结构,和以历史本体为出发点,到历史神话化,再到神话艺术化的演进轨迹。当下,正在建立起具有现代特质和国际视野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体系。 【关键词】《格萨尔》;活态传承;三元结构;演进;当代发展...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藏戏
2021.01.29
专题报道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
藏族
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心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
藏族
群众认可和喜爱。藏戏承载着
藏族
文化的血脉,反映了
藏族
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
查看更多
非遗提振群众文化自信 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2021.01.27
——甘肃省非遗工坊建设工作持续发力
专题报道
近年来,甘肃省各级文旅部门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持续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帮助贫困群众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收。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支持甘肃省建成2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省文旅厅、省扶贫办共同认定91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截止2020年第4季度,93家省级及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总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239户、20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月均...
查看更多
营造良好文化生态 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2021.01.25
——2021年元旦民族文化景观一瞥
论坛
青海果洛州的《格萨尔》马背藏戏演出。 仁增卓玛供图 2021年元旦,各地在切实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迎来了新年丰富的文化市场。元旦前后,除了电影票房、假期旅游的有序复苏,惹人眼球的还有一系列民族文化景观。青海本土电影《格萨尔藏戏》在文艺片爱好者的口耳相传中又火了一把,它在刚结束的第五届金童象儿童电影周中斩获佳奖;来自阿拉善地区的马鬃绕线蒙古唐卡在网络平台上成为众多“国风少年”追逐的爆款,一幅幅精美的唐卡展示着中华优秀...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格萨(斯)尔
2021.01.20
专题报道
格萨(斯)尔,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新疆地区的地方传统民间文学,格萨(斯)尔是关于
藏族
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主要描写了雄狮国王格萨尔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以大无畏的精神率领岭国军队南征北战,使百姓过上安宁日子,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史诗熔铸了神话、传统民歌、格言俚语,具有雄浑壮丽、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史诗全面反映了
藏族
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
藏族
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
查看更多
重启与再造:2020年民族文化现象评析
2021.01.12
论坛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如同一副显影剂,示现出不同国家和民族面对巨大危机时的群体文化心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众志成城的强大意志,以个人服从集体的深厚文化惯习,迅捷有效地遏制疫情蔓延,使我国成为本年度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共同经历将中华大地上56个民族的记忆紧紧相联。它将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段珍贵集体记忆,并将成为塑造未来中国的一股强大心理力量。这是2020年的独特旋律。 一、数字共同...
查看更多
传承黄河文化 延续热贡文脉
2021.01.11
专题报道
唐卡画师夏吾卓玛在绘制唐卡 新华社记者 白玛央措摄 在黄河上游,青海省的东南部坐落着一座城市——同仁,它有个家喻户晓的藏语名字“热贡”,意思是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着藏、汉、土、回等民族,大家共同创造出多彩的热贡文化。热贡文化属于河湟文化分支,体现着黄河流域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传承着黄河文化多元一体与生生不息的文化精髓,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和缩影。 热贡...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羌年
2021.01.07
专题报道
羌年(羌历年),羌语称日麦节、日美吉,意为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羌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节日。羌年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持续到十月初十,是集祭祀、歌唱、舞蹈、技巧表演、知识传授、服饰、羌餐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羌历年”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和阿坝
藏族
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松潘、汶川、理县以及其他羌族聚居区地。 羌族是有着三千年历...
查看更多
1
32
33
34
35
36
13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