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不仅有着内在深层关联,还有相互交叠、相互渗透、互构互促、相融相通之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承载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空间,是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动力的载体,是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重要平台。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在增进一体性和包容多样性等方面找到平衡点,研究厘清地域文化在黄河文明中...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整体性保护原则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单个非遗项目的整体性保护问题。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滩头木版年画”为例,研究分析出单个非遗项目的整体性包含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即项目本身构造与特征的完整性、项目相关的条件与形式、项目相关的人、项目赖以生存的环境、项目完整的传承发展历史、项目的内涵与文化价值、同类或相似的非遗项目。实施单个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时,应整体考量这些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分步骤、分层次、科学有效地制订保护...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从自然山峰到地方文化传统中的“大地之母”,雪山的文化过程是当地人在雪山生态中生成地方性知识、构建社会秩序的动态的文化实践过程。围绕雪山形成的文化生态体系不仅构成当地人认识自然万物的认知图式,也参与到地方文化建构与社会变迁之中,积淀成为西藏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母体。由此生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回到母体的生成历史中进行文化溯源,理解当地人与自然相处的深层文化逻辑,以整体性原则加以保护与传承。保护这些与雪山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助力于维护雪山的自然...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海南有许多非遗项目都体现了人与海洋之间的可持续联系,这是海南非遗的一大特点。此外,尚有许多暂未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非遗资源,其丰富性远远大于已公布的非遗项目。因此,非遗项目需要强化保护研究,非遗资源需要加快搜集、整理、申报,以列入名录。与海洋相关的非遗蕴涵丰富的海洋人文精神,是人与海洋可持续互动的智慧结晶,也具有追溯海南历史的价值。海南应整合资源,借助旅游开发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保护文化基因存续的文化空间,保护承载文化基因的物质载...
查看更多
论坛
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以积极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这一新型遗产概念为先导,从立法、技术、行政和财政等政策渠道多方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治理新时代。这一进程与中国于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非遗公约》)的国际合作机制以来积极推动地方、国家的制度化建设交相同步。因而,我们可以在整体上将这二十多年的历程理解为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朝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血社火作为乡土社会中民众自发组织的一种游艺活动,在数百年的传承历程中,深受地方民众的珍视与养护。其存续的核心内力在于该民俗别样的艺术特质和文化功能,尤其作为隐形系统的文化功能,是该民俗能够保持强韧生命力的要核。血社火民俗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禳灾、教化和欢娱三个方面,在其功能的建构和作用过程中,明确显现出儒家文化对于巫傩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等的整合与调适作用,进而体现出该民俗在承继传统文化的逻辑中所形成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血...
查看更多
论坛
由王文章主编,吕品田、罗微、李荣启任副主编,全国5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文化干部历时5年,鼎力合作,联袂编纂的中国第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工具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于2022年1月由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出版。全书收录辞条6636条,共计约320万字。其知识信息蔚为大观,理论概括科学准确,印刷装帧优质精美。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一项崭新成果...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甘肃泾川的西王母信俗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民间信俗(西王母信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当地民众、政府及台湾地区信众的共同参与下,文化空间王母宫重新构建,约定俗成的庙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域下获得了合法性。泾川王母宫的建构及庙会上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仪式展演表明,当代泾川的西王母信俗已经进入了公共文化的范畴,民众认可的西王母的祖先崇拜在公共社会中显示了其权益和价值。 【关键词】西王母;祖先崇拜、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
查看更多
访谈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着持续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宝贵文化财富。 自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短短20多年间,中国不仅以42项非遗问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道路,为地区和国际层面开展非遗保护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这些...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传承事关国计民生,非遗文化的延续与兴旺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稳固民族精神根基的重要保障。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广西瑶族长鼓舞作为广西国家级非遗项目中的璀璨明珠,不仅代表着广西瑶族世代相传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成就水平,同时这一非遗文化在当下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