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连接传统与现代,讲好“黄河文化故事”
2022.07.06
论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对于中华儿女来说,奔腾而来的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更是一条文化精神长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黄河流域的文化艺术,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更多
邱春林:传统工艺走上高质量传承发展之路
2022.07.05
论坛
编者按: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十部门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努力推动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通知提出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主要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动传统工艺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查看更多
朱莉莉: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口头表演类
非遗
展陈实践研究
2022.07.05
论坛
【摘要】基于大运河沿线省(市)相关
非遗
保护研究机构的实地调研,选取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非遗
展厅口头表演类
非遗
展陈为实证研究对象,以筹建亲历者的角度和视野,提出大运河口头表演类
非遗
展陈需满足相关性与适应性观点,通过对“曲艺芳华”“梨园花雅”“影偶妙肖”内容单元展陈构思的阐述,分析展陈过程中形式设计、展品组织等相关环节呈现的问题及经验,总结口头表演类
非遗
展陈路径,予
非遗
展陈同行以参考。 【关键词】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口头表演类
非遗
;展陈实践...
查看更多
生生遗续:大运河江苏段戏剧遗产生态人类学考察
2022.06.30
论坛
【摘要】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戏剧是江苏运河沿线地区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在生态人类学视域下考察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昆曲、京剧等戏剧传承状态,阐释其戏剧传承所呈现的文化、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关系和所具有的“生生遗续、代代相传”之传承性,有利于促进保护运河文化遗存,延续运河历史文脉。在此意义上,关注
非遗
整体性保护理论与实践,提出
非遗
保护需要迈向生态人类学研究,迈向社会整体的生命实践的思考。 【关键词】大运河江苏段;戏剧遗产;生态人类学;生生遗续...
查看更多
为传统工艺传承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2.06.30
论坛
日前,文旅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前所未有的合力统筹部署推进传统工艺发展,既是对“十三五”时期“传统工艺振兴”部署的进一步深化,更是对“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主题的深刻把握,其特点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准提出原则导向 《通知》在“主要原则”部分明确提出了四个“坚持”,针对传统工艺发展过程中曾经存在及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形成明确导向。传统工艺很大程度上是历...
查看更多
找准
非遗
与当代人需求的连接点
2022.06.24
论坛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遗
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保护
非遗
,需要见人见物见生活;传承
非遗
,重在传技传艺传精神。要让
非遗
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迷人光彩,必须找准
非遗
与当代人需求的连接点。 找准
非遗
与当代人精神需求的连接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民创造力的高度体现,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
查看更多
助力乡村振兴——挖掘和发挥传统农事节气文化的重要价值
2022.06.22
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传统农事节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传统农事节气文化的重要价值,使其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传统农事节气蕴含着科学的农业知识,对于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人们按照农时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提供了科学指导。依照节气加工制作的农副产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用品供给...
查看更多
一项刻不容缓的记录工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回顾与展望
2022.06.14
论坛
又是一个文化遗产日,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总要展示和回顾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些年来因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的验收工作,使我深深感到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以前我们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是有记录的,但那时主要是为了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或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要求和今天不一样。从今天的眼光看,我们当年所做的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无疑不够全面、不够系统、不够细致。特别是从传承、研究、教学等层面看...
查看更多
王馗:粤剧艺术遗产的十年保护经验
2022.06.11
论坛
【摘要】粤剧是中国第二个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汉族戏曲剧种,在十年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粤、桂、港、澳的岭南各界对粤剧进行了频繁的观念讨论和具体的艺术实践。粤剧通过重新检讨“遗产”,展现了传统艺术的体系结构,张扬了剧种的文化品格;通过重新整理“遗产”,夯实了艺术传承谱系,深掘了剧种专业化保护的方法;通过创作优秀剧目,提升了剧种现代发展能力,诠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于“保护”的内涵界定,包括通过制度建设...
查看更多
王馗: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整理与研究方法——以福建“作场”为对象的考察
2022.06.11
论坛
摘要:以福建“作场”的现场调研讨论为基础,聚焦“作场”的历史背景梳理、文化传统挖掘,针对福建戏曲研究者从戏曲学角度进行的学术判定,回应与“作场”相关的主要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的原则出发对“作场”所涉及的社会群体、艺术形态、文化品格等内容,进行研究方法的总结,对活态表演艺术形态的遗产定位进行理论探索。研究活态文化遗存的历史与传续时,对文献解读所涉及的特定名词,根据其内涵的历代演变,要取其下限,而慎重地定其上限;对于文献涉及的文化形态,在综合其文化...
查看更多
1
14
15
16
17
18
11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