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王俊博:文旅融合背景下
非遗
舞蹈艺术发展路径探析
2024.01.09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具有代表性和独特价值的文化现象和表达方式。而旅游作为一种大众生活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牢牢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的规律特点,在有效保护的...
查看更多
孙文辉 石潇纯:中华文明探源与
非遗
阐释
2023.12.28
论坛
【摘要】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入第五个阶段的重要任务。在没有文字的新石器时代,古老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至今,记录了众多古老的民俗。以湖南苗族、瑶族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参与中华文明源头的文化阐释,是
非遗
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文明探源;澧阳平原;傩;迎春祭祀;优周岗遗址 自2001年开始,由科技部、文化部、教育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组...
查看更多
数字媒体活化
非遗
峨眉武术的传播机制研究
2023.12.28
论坛
文化的传播具有共享性,
非遗
峨眉武术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进程的现代化加快,数字媒体助力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案例层出不穷,国家在文化强国建设与文化自信战略上的倾斜也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
非遗
峨眉武术的数字化传播也逐渐面临社会适应,新媒体等数字媒介助力下,央视传媒等影视媒体不断推动热潮,传统媒体对于地域性
非遗
名片塑造也成为现状;深入探索其传播发展的动因,发现与数字传播社会动因、
非遗
武术传承动因、数字媒介生态动因等种种...
查看更多
浅论“二十四节气”普及图书的策划与出版
2023.12.25
论坛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起源于黄河流域,后逐渐流布中国全境,为多民族所共享,对我们的思维模式、审美倾向和情感体验产生了重要影响。因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出版业在促进“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提升文化自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
查看更多
毕传龙:文化和科技融合视野下的
非遗
传播能力建设
2023.12.07
论坛
【摘要】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趋势下,基于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存储、管理、展陈到传播诸环节的应用实践,以
非遗
数字化工作流为切入,从传播利用角度对
非遗
保护基础资源数字化建档成效进行反思,审视其在内容生产与“用户思维”、行业标准与“过程描述”、展陈理念与“主位意识”等方面问题。着眼内容、技术和效果提高
非遗
传播能力建设,相关从业者至少需要具备内容理解力、技术沟通力和展示创造力。 【关键词】文化和科技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查看更多
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意义更新与趋势分析
2023.12.07
论坛
【摘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信息与知识传播的方式,渗透并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也将与人类文明的走向密切相关。作为人类文明产物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需要应对生存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巨变,同时也与人类对于文化多样性认识的觉醒以及文化遗产保护能力的提升不期而遇。因而,研究者与决策者应以积极、超前的态度看待技术革新背景下
非遗
保护与传承的各类创新实践,尤其是
非遗
的知识普及、文化展示、社会教育等传播行...
查看更多
林岩:“两创”视域下北京雕漆创新设计的文化生态探究
2023.11.26
论坛
【摘要】随着
非遗
保护工作的深度开展,北京雕漆技艺当前取得了一些成果,尤其是在“两创”视域下,生态融合的格局得以凸显,呈现出差异化与多元化的生态,但在保留原样还是创新发展上仍存有诸多争议。基于实践考察发现,北京雕漆技艺创新发展存在局限与问题。从创新设计的视角对其进行重新审视,有助于构建地方传统技艺相关生存环境与文化新生态。由此归纳出的技术路径和挑战,以及多样的
非遗
文化生态特征,将有助于推动北京雕漆的
非遗
保护与可持续性创新转化。 【关键词】非...
查看更多
巴莫曲布嫫 | 申遗与履约: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进程看中国实践与中国经...
2023.11.22
论坛
摘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的发展进程中,名录列入机制(申遗)和定期报告制度(履约)已成为并行不悖的国际合作双轨制。前者为所有缔约国提供了一个国际化平台,以利从整体上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深化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知;后者是政府间委员会和缔约国对实施该公约的成果和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和跟踪监测的重要工具。换言之,这一双向循环的合作机制同时成为缔约国在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和...
查看更多
刘华年:创意设计助力苏北乡村手工艺振兴
2023.11.20
论坛
【摘要】苏北乡村第一代外出务工的农民大多持有一门手艺。这个群体曾是乡村建设和治理的青壮主力。近年来,随着该群体的返乡,也为苏北乡村的手工艺振兴带来契机。通过对苏北农村人员组成数量、就业及分工结构等的分析发现,返乡工匠是苏北乡村振兴可依赖的主要力量。针对苏北乡村手工艺发展面临的人口空心化、环境生态破坏、产业和品牌缺乏等困境,应寻求在现有人力、产业、技术、环境等资源的基础上,引入高校设计志愿者团队,提供一系列可能的办法和可以付诸实施的策略...
查看更多
陈聪:身体、技艺与体验——以手工艺为核心的乡村文化空间重构
2023.11.16
论坛
【摘要】乡村文化空间的重构并非简单的城市化,而是应该结合新时代乡村特性构建现代乡村文化。在当今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背景下,手工艺作为乡村文化的载体,能够在乡村文化空间的重构中产生积极的作用。由手工艺与乡村文化空间的关系以及身体、技艺、体验3个维度的内涵,可见乡村文化空间不是简单的再造,而是需要通过与文化及其生成方式的联结互动进行重构。而乡村文化空间重构,首先要在空间中汇聚从事手工劳动和消费的“身体”。“技艺”是吸引人们...
查看更多
1
2
3
4
5
6
11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