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在坪坦侗寨举办的第十二届芦笙文化艺术节芦笙大赛现场    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百里侗文化长廊”的核心地带,有一个名叫坪坦村的古老侗寨,它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芦笙艺术之乡”等多个头衔。近年来,随着坪坦侗寨村民意识、观念的转变,他们自发加入到保护和美化古老侗寨的队伍中,用实际行动传承灿烂的侗民族传统文化,古老的坪坦侗寨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义务消防队保护古侗寨    7月中旬,坪坦侗寨上演了一场大型消防安全演练。这...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先别看整件瓷器,咱们先看碎瓷片,瓷片的断裂处不是灰色、白色,而是和瓷器表面一样的彩色。”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的绞胎瓷展厅,撇开展架上造型优美、纹饰多样的成品瓷器,他先拿出几块碎瓷片给记者看,绞胎瓷的奥秘就藏在这不起眼的碎瓷片里。    绞胎瓷利用独特的绞胎技法,将不同颜色的泥块绞在一起,俗称“编花”,通过胎内纹饰变化来装饰瓷器,表里如一,内外相通。“绞胎瓷堪称‘编织’出来的瓷器。”柴战柱说。    尽管坐在展厅,柴战柱仍...
查看更多
要闻
  在北京前门大街举办的建窑建盏精品展上,从福建远道而来的建盏艺人现场展示拉坯。 李 雪 摄    记者从福建省南平市政府、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在北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二届建窑建盏文化博览会将于9月29日至10月3日在南平市建阳区举办。    此次博览会设置了300多个展位,不仅展示了从古至今的建盏精品,还设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中国五大瓷区精品展区。同时将举行建盏精品奖评选、建盏公益拍卖会、亲子拉坯体验等系列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千年古...
查看更多
论坛
一、基本情况为了做好执法检查工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先后到抚州市、高安市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工作开展前期调研。4月底,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执法检查方案,成立了由省人大常委会领导任组长,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及省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5月28日,执法检查组召开全体会议,听取省文化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旅发委、省教育厅、省民宗局等部门贯彻实施条例情况的汇报,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6月上旬,执法检查组分为2个小组,分别到上饶、九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香港新界荃湾地铁站附近,坐落着一座被称为“三栋屋”的古建筑,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香港历史最为悠久的客家围村之一,也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所在地。    眼前的这座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布局有如棋盘,左右对称,中轴线上建有前厅、中厅及祠堂,位于左右及后排的横屋将整个村庄围拢起来。它曾于1981年被列为法定古迹,1987年重修成三栋屋博物馆后,正式开放给市民参观。    走进三栋屋博物馆展览厅,“口传心授系列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人物
邵成村正在修复广州陈家祠屋顶的垂脊狮子灰塑 记者黄丹彤  “屋顶匠人”风雨37载  广州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曾承接多项古迹修复工程    灰塑是岭南地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除了陈家祠,在南海神庙、光孝寺、六榕寺等建筑文物中都可见到灰塑构件。  2008年,邵成村被广东省和广州市先后命名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灰塑’代表性继承人”,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灰塑,民间又称为“灰批”,是岭南地区独特的传统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好木料、好工具、好手艺成就了兴化木船的美名    地处长江流域水乡的古镇竹泓,隶属于江苏省兴化市,河流纵横、水网密布,船,便是这里千百年来出行的主要工具。摇荡在水乡间的小木船,除满足乡民们劳作出行之需外,哺育了一代代以木船制作为生的手艺人,也为竹泓带来了“造船之乡”的美誉。“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慢工细作,永不散箍。”国家级非遗项目——兴化小木船为何在竹泓长盛不衰?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上,他们有什么秘诀?    竹泓传统木船制造技艺由来已久,老一辈传下来的制船...
查看更多
要闻
    9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人才培训交流中心承办的全国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在上海开班。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走上讲台为来自全国的190余位代表性传承人授课。    此次培训班是中宣部牵头制定的《2018—2019年全国文艺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计划》的项目之一,是近年来首次专门针对国家级及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举办的全国性培训班,更是非遗战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山西省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社员编织草编凳子      霍飞飞 摄    “小板凳,腿儿短,爷爷坐上面编花篮;新柳条,白闪闪,又细又长又绵软;左一编,右一编,编的花篮子真好看。”童谣《编花篮》生动描述了编织技艺的故事和乐趣。    平日里,山西省深度贫困县广灵县蕉山乡八角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桂兰一大早就忙活起来。她与三四个同村妇女坐在院子里,闲聊着家常,指间的柳条翻飞折叠,不一会儿,一个柳编扇子便编了出来。“我们还会用玉米皮、蒲草编沙发坐垫...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工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发挥传统工艺,特别是贫困地区传统工艺的巨大潜力,助力扶贫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新发展。  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相继出台《柳州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柳州市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工作方案》《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平台管理暂行办法》《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措施办法,从政策、经费、组织等方面保障非遗与扶贫的结合,取得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