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17期
2018.09.11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7期:2018年8月27日—9月9日 本期信息一览: ▲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暑期师资交流活动举办 ▲ 2018年全国非遗策展...
查看更多
互联网助推戏曲“活态”传承
2018.09.11
专题报道
名家变身主播趣谈梨园台前幕后,弹幕刷屏随时饱览鲜活观戏体验;素妆才罢,声韵袅袅,当红花旦亲自演示拍彩、勒头的秘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日前在北京举办的“戏曲传承与网络直播座谈会”上,梨园行展示了其以时尚方式进行“活态”传承的努力。 数字化成戏曲保护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的变迁,戏曲艺术的式微已成不可避免...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博览会往期回顾
2018.09.11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 重要组成部分 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 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 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入当代、融入大众、融入生活,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济南市人民政府与山东省文...
查看更多
非遗专家刘魁立:他们研究精英,我研究世俗
2018.09.12
论坛
“传承人就是站在今天坚实的土地上,左手拉着历史,右手又伸向未来。”我觉得这话有点不一般,能讲出这样话的人不是一般的人。他也许是随口一说,也许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但能说出这番话,说明内力深厚,功力非同一般。 说这句话的是刘魁立先生,一位80岁老人,有着一头有点飘逸的白发,智慧、谦和、严谨,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我辈看来有点“显赫”的头衔下,是一位谦谦君子,是一位真绅...
查看更多
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09.12
论坛
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6月8日) 同志们: 这两天,我们深入分享了各地在非遗分类保护、研培工作和调查记录等方面的经验和案例。大家对非遗工作和提交会议讨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稿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这里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形成新的气象和格局  ...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方向
2018.09.12
论坛
摘要:作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一个创举,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基于公共目的和公共利益建设,由政府主导,利用公共资源,强调民众参与和民众共享建设成果。这使其超越单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呈现出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意义上的公共性。“公共性”可以视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根本属性。近年来,各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经在公共性维度下开展了诸多工作,在公共性理念共识、公共性的过程建设和公共性的成果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也仍存诸多不足和空白。进...
查看更多
深切缅怀单田芳先生:书接下回再难分解,口碑美谈自在民心
2018.09.13
专题报道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鹤发磁音,传奇宛在,谈笑间侠肝义胆,一举扇风云千年。书坛誉满四海,修身德艺双馨,授徒桃李满园,时代留声满怀。惊闻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不幸辞世,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体同仁、后辈,痛悼之情无法言说,曾记得单先生多次亲临家乡非遗展演舞台精彩献艺,更感念他临终前抱病躯接受数日抢救性记录拍摄,坚持录制口述访谈,为家乡人民和深爱他的亿万书迷留存下足慰后世的珍贵文献、影像。念兹在兹,情浓情牵,乡土眷恋,雅俗经典。世上行当甚多,唯有说书难习...
查看更多
活态传承 活力再现——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
2018.09.14
要闻
图1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海报 图2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前现场表演 2018年9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大全国性节会之一,非遗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本届非遗博览会以“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为主题,着重营造场景式、体验式文化互动...
查看更多
振兴传统工艺 助力精准扶贫——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主题论坛举办
2018.09.15
要闻
图1 振兴传统工艺 助力精准扶贫——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主题论坛 作为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传统工艺 助力精准扶贫”主题论坛于2018年9月13日下午在济南举办。国务院扶贫办、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司局及部分直属单位、各省(区、市)文化厅(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同志,以及学者、传承人、设计师、高校、企业和媒体代表等共百余人参加论坛。 图2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
查看更多
中国印刷术的“活化石”——“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8.09.17
专题报道
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人工印刷早已被机器印刷大规模取代,但在华夏大地上,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仍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走进中国美术馆的“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展”,一幅幅笔墨简练、色彩明了的作品唤醒了这枚历久弥新的中国印刷术“活化石”。 木版水印技艺的前世今生 走进展厅,黑字红底的前言部分讲述着十竹斋木版水印的历史: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始于隋朝,完善于宋、元,明代达至巅峰。明代篆刻家、出版家胡正言发明了十竹斋“饾版”“拱花”等套色叠印技术...
查看更多
1
326
327
328
329
330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