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63)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18)
清单
(3477)
资源
(783)
学术
(1323)
百科
(13)
其他
(25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是蒙古族传统的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汉语直译是“白色的食品”,由天然纯奶制成,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蒙古族食品中的上品。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目前主要流布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的正蓝旗、正镶白旗、镶黄旗地区,尤以正蓝旗具代表性。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的产品有鲜奶干、过滤察干伊德、奶酪等30多种。基本工艺是将鲜奶通过发酵转化、分离、温火炼制等手段,以不同的工艺和程序,加工出各种不同的察干伊德。分离出的乳清...
查看更多
传统制糖技艺(义乌红糖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是以浙江省义乌市本地所产的青皮糖梗为原料,用木车牛力绞取蔗水,用铁锅熬制红糖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源于浙江省义乌市,主要流传于义亭镇、佛堂镇及其周边地区,影响辐射至我国江南地区。 义乌红糖制作技艺的产品主要为传统义乌红糖以及红糖麻花、红糖酥饼等衍生品。义乌红糖古法制作技艺主要分为选料、榨汁、煎熬和风干4个工艺流程,包含2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制糖师傅凭实践经验,以察言、观色、手感、味觉、舌试等方式进行掌握和控制。这一技艺的特征在于:使用独...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买氏中医外治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买氏中医外治法是发源于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的中医诊疗法,以医术精湛、疗效特殊驰名豫东,影响范围波及安徽省阜阳市,辐射江浙、两湖、华北等地,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买氏中医外治法基于中医理论,以中医外治为主,内治为辅,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主要治疗疮疡、肿毒、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乳腺疾病、疔疮、无名肿毒、搭背疮(背部蜂窝织炎)、腰瘘(腰部深度脓肿)、贴骨瘤(骨髓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疼痛以及各种癣症等外科疾病,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相对成熟...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技艺(樟树中药炮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是中医药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江西省樟树市。樟树丰富的物产和特殊的地理气候,为中药材炮制技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地域与文化土壤。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该技艺逐渐形成了以江西樟树为中心,以湖南湘潭、湖北汉口、重庆等为据点,进而遍及江南各地域的流行趋势。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在药材修拣时需要经过拣、簸、筛、去毛、去核、去心、揉、拌、磨、捣等工序,切制类型包括园片、骨牌片、肚片、斜片、柳叶片、瓜子片、凤眼片、腰子片、指甲片、直片、丝条片...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东阿阿胶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平阴县 中药传统制剂,主要指丸、散、膏、丹,此外还有酒剂、锭剂、胶剂等等,每一种剂型都有一套传统制剂工艺,结合某些产品,还有一些特殊的制作方法。随着时代发展,中成药的制作有了许多改革和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传统制剂方法并未全部淘汰,其中某些传统制剂方法,仍然是中成药制作的最佳选择,尤其是某些名牌中成药、处方保密中成药、含有贵细中药成分的中成药,在“老字号”企业生产时往往沿用传统制剂方法。 中药传统制剂方法保...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东阿阿胶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东阿县 中药传统制剂,主要指丸、散、膏、丹,此外还有酒剂、锭剂、胶剂等等,每一种剂型都有一套传统制剂工艺,结合某些产品,还有一些特殊的制作方法。随着时代发展,中成药的制作有了许多改革和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传统制剂方法并未全部淘汰,其中某些传统制剂方法,仍然是中成药制作的最佳选择,尤其是某些名牌中成药、处方保密中成药、含有贵细中药成分的中成药,在“老字号”企业生产时往往沿用传统制剂方法。 中药传统制剂方法保...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海城苏氏正骨)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城苏氏正骨历史悠久,是中医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传统疗法之一,主要流传于辽宁省海城市城乡和鞍山、营口、辽阳、盘锦等地。 海城苏氏正骨主要通过拔伸、复位、对正、按摩等手法,最后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病人的骨伤疾病。在临床中,除了采用传统中医的诊疗方法,八纲辨证和气血经络学说,还应用现代医学手段,按个例不同来明确诊断、治疗骨与关节损伤。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苏氏正骨逐渐形成了自身独到的正骨四法,即分神复位法、刚柔固定法、内外用药法和自然练功法。分神复...
查看更多
藏医药(山南藏医药浴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山南藏医药浴法作为《藏医四部医典》中记载的藏医五械疗法之一,是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随着藏民族的迁徙和与其他民族的融合,该遗产
项目
广泛流传于西藏地区并在当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藏族先民依托高原自然条件和药材资源,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的,融预防与治疗于一身的治疗方法。其传统传承方式主要有家族传承、寺院传承和院校传承三种。 山南藏医药浴法是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中,通过皮肤吸收或发汗,达到散寒祛风、发汗利尿、消肿...
查看更多
布依族医药(益肝草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益肝草制作技艺是布依族传统医药文化的组成部分,流传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境内的新巴、石板、抱管、黄土、和平、猴场堡、窑上、虎场、打铁和沿山等乡镇村寨。 布依族祖先为了同疾病作斗争,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观察、口尝身受、实际体验等,逐渐掌握了不少自然药物的治病效果,并参照中医“阴阳”学说,研制出益肝草秘方。 益肝草秘方由地耳草、酸汤杆、黄栀子、客蚂草、蒲公英等组成,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清利湿热、益肝健脾、散瘀止痛之功效,从而达到阴阳平衡,修复干...
查看更多
清明节(介休寒食清明习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市清明习俗是流传于介休市及晋中广大地区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介休地处汾河中游,其地名由春秋时期著名隐士介子推卒于此地而来。民间广为流传:介子推死于清明前一日,晋文公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后演变为寒食节。自唐代起,寒食节传说、上巳祓禊与清明节习俗融为一体,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介休寒食清明习俗,传承至今。 主要活动有:禁烟火、吃冷食、祭祀、扫墓、插柳、踏春、踢蹴鞠、荡秋...
查看更多
1
663
664
665
666
667
131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