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满族珍珠球(伊通满族珍珠球)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满族珍珠球是一项满族民间体育游艺活动。它起源于17世纪早期满族古老的采珍珠生产活动,18至19世纪迅速普及。该
项目
现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部和南部地区,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是其当代流布的核心区域之一。 伊通满族珍珠球,起初是满族打牲者在采珍珠之余进行的游戏。他们用绣球当珍珠,以蚌壳为球拍,相互击拍传递。后游戏规则变化,演变为一人背篓、另一人以绣球当珍珠向背篓中投掷、中间一人用蚌壳拦截绣球,逐渐形成为一种兼具攻防的民间体育竞技运动。每场比赛由两队参加,每队七人...
查看更多
心意拳(卢氏心意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卢氏心意拳,源于心意六合拳,是上海独具代表性的传统武术拳种之一。该拳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由卢嵩高先生创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以上海为核心传承区域,后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乃至流布海外。 卢氏心意拳以心意为体,以六合为规矩,以身心的锻炼为用,以武术、武意、武艺为表现,在“术、意、艺”上见功夫,实用、易上手是其主要特征。它强调实用性,攻防技术特征明确,只研究瞬间接触,三步之内一个照面瞬间决出胜负,在实战过程中不擒、不拿、不摔,一势三变化,只专注于踢打。它...
查看更多
太极拳(吴氏太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氏太极拳是中国五大太极拳流派之一,由吴鉴泉宗师定架于上海,传承至今已逾150年。习练者以上海为基地,辐射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吴氏太极拳具有功架紧凑、松静自然、连绵不断、招势严密的特点。每个动作似停非停、将展未展,肢体配合严密,实腿转换,节节贯穿,小圈转关,表现出吴氏太极拳特有的轻灵沉稳的特点。它强调身心自然,走架松而不懈,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养练双修,表现出平缓、宁静、绵绵不断的运动特点。行拳匀速,一招起势,直至收势,不可间断。因其身法独特,使得动作有...
查看更多
太极拳(孙氏太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于20世纪初创立的著名太极拳流派。他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数十年研究与实践,将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三家之拳冶为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提出了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形成了以体用兼备为特征,以完备人的良知良能为目的的武学体系。孙式太极拳在全国各地较为普及,远播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众多。 孙式太极拳有完备的武学思想及理论技术体系,卓尔不群,自成一家。它讲究三拳合一,认为形意、八卦、太极互补、互融,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武学整体...
查看更多
阳戏(贵州阳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贵州阳戏是在民间祭祀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传统戏剧形式,民间基础深厚,在贵州省各地均有分布,正安县、绥阳县、福泉县、罗甸县、黔西县为其核心流布区域。 贵州阳戏由内坛和外坛两部分组成。内坛以祭祀酬神为主,具有还愿性质,外坛主要是演戏,以娱人纳吉为主。剧目大体分三类,第一类正本戏是掌坛师请神、送神的法事科仪,没有故事情节;第二类是科仪夹戏,介于科仪和戏剧之间,有简单情节和道白;第三类是戏曲化程度较高的剧目,内容丰富,有大戏小戏之分,大戏要演多日,小戏则几十分钟。剧目...
查看更多
木偶戏(湛江木偶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湛江木偶戏是以杖头木偶为载体,以湛江本地流行的粤语、客家话、闽南语、官话等为语言载体的传统戏剧表演形式,主要流布于湛江市各区县及其周边地区。湛江市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西临北部湾,三面环海及毗邻海南岛,是羁旅文化的生发之地。 湛江木偶戏所用的木偶较为精巧,以当地俗称的“白汁木”为材质制作而成,头颈可伸缩,眼睛可上下开合、左右转动,嘴能张闭,甚至能表演口中喷火等动作。湛江木偶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与...
查看更多
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武汉杖头木偶戏是源于荆楚民间傀儡戏的传统戏剧表现形式,主要分布在武汉三镇及附近城区,辐射周边孝感、黄石、荆州等地,融合了长江流域木偶戏的特点。武汉是湖北省省会,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南来北往的客流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繁荣,为武汉杖头木偶戏等民间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武汉杖头木偶戏包括木偶表演艺术、木偶制作技艺和配音配唱艺术。木偶由头、命杆、胸腔、手、手杆、内衣和外衣组成。在材料选择、人物造型及机关设计等方面都有独特技艺...
查看更多
木偶戏(闽西客家木偶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闽西客家木偶戏是主要流传于福建省西南部的客家人居住地区的传统戏剧表现形式。闽西位于闽赣粤三省的交汇区,西北紧靠赣南,西南与粤东接壤,东南毗邻厦漳泉(闽南地区)。明清时期,随着客家人的迁徙,木偶戏逐渐传播到客家地区,包括龙岩市上杭、永定、长汀、连城、武平、漳平、宁化、龙岩等县,并流传到广东大埔、五华,江西石城、赣南和湖南平江等地。 闽西客家木偶戏剧目丰富多样。有剧目1000多个,保留有宋元话本、明传奇、清乱弹等不同时代戏剧文学特征。它的唱腔兼容并蓄。保存了宋...
查看更多
皮影戏(锦州皮影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锦州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辽宁省锦州市城乡及下辖二市二县五区,并辐射至辽西、辽南以及河北、内蒙古等地。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扼“辽西走廊”东端,与葫芦岛、盘锦、朝阳、阜新相邻。锦州风光秀丽,历来都是商贾云集、流民往来、文化集中、经济发达的关内外咽喉重镇,现为辽西经济文化中心。 锦州皮影名贯东北,远传内蒙古。代表影卷有《五锋会》《杨家将》《大隋唐》《岳飞传》《青云剑》《曹家将》等百余部。锦州皮影的主要特征有四点...
查看更多
皮影戏(沙河皮影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沙河皮影戏是河北省皮影艺术的组成部分,是分布在冀南并融合晋东南等地皮影戏和唱腔艺术特色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流布于河北省南部,山西、山东及太行山地区也有分布。 沙河皮影戏是古顺德府南关老戏(老西)皮影的一支,保留了邢台老皮影艺人执杆演唱和皮影器具制作的独特技艺,有大量工尺谱、口传剧本流传于世。它的唱腔种类多样、口传剧目丰富、表演技艺高超,皮影造型雕绘结合,地域特色鲜明。沙河皮影制作古朴、雕绘工艺独特,借鉴了寺庙雕塑壁画及其他民间艺术的造型风格,体制简练...
查看更多
1
393
394
395
396
397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