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曾金贵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3月生,湖南省益阳县志源乡(今属桃江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湘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50年参加长沙市湘剧二团附设演员训练班。先师从湘剧名角朱庆红、谭丙奎学二花脸,后师从贺华元、廖升翥习大花脸,学演了张飞、薛刚、包拯、项羽、曹操、侯尚官等角色。1964年跨行串演武生、老生戏,学演李玉和、杨子荣、郭建光、洪常青等角色。1973年兼职导演《八一风暴》《园丁之歌》等。1976年恢复传统戏,导演了《追鱼记》《金丸记》及折...
查看更多
蒋云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5年2月生,江苏省徐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徐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徐州梆子蒋门第六代传人。自幼随父亲蒋天玉学艺,不仅继承了“蒋门”梆子的传统,还主动汲取兄弟剧种和民间曲调的营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唱腔以雄健、刚烈为主,高亢激越,同时也不乏清爽、温柔之韵味。表演注重人物塑造,追求程式美,但又贴近生活,真实可信。技巧上讲究工架优美,技艺娴熟。在剧目中主要饰演旦角、青衣等,主演剧目百余出,代表剧目有《刀劈杨藩...
查看更多
张文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2年9月生,山东省昆山县(今梁山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枣梆代表性传承人。1953年加入梁山县枣梆剧团,工旦角,兼演小生。1960年调入菏泽专区枣梆剧团。扮相儒雅秀逸,潇洒俊美;表演细腻逼真,优美传神;唱腔吐字清晰真切,行腔奔放俏丽,刚中带柔,韵味浓厚。在多年艺术生涯中,塑造了众多舞台形象,代表剧目有《蝴蝶杯》《珍珠塔》《彩仙桥》《亚郎关》等。1992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获表演奖。2006年开始在菏泽...
查看更多
房灵合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9月生,山东省郓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枣梆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51年参加郓城县枣梆剧团,工旦角。扮相秀丽俊美、端庄大气,表演自然洗练、风度潇洒,唱腔典雅婉转、韵味甜美,是剧团十大主演之一。曾在传统戏《蝴蝶杯》中饰演胡玉莲、《徐龙铡子》中饰演渔女。1958年改演小生。1960年调入菏泽专区枣梆剧团,曾在传统戏《珍珠塔》《蝴蝶杯》和现代戏《朝阳沟》中担任主要角色。1976年又改演老生,在传统戏《徐龙铡子》中饰演海...
查看更多
开瑞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12月生,2017年11月去世,山东省巨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山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开家玉、母亲马金兰均为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自幼学习司鼓,师从著名山东梆子鼓师李心刚。1958年调入山东省梆子剧团工作。受周围环境熏陶,少年时期便掌握大量艺术资源,并长期与窦朝荣、卢胜奎等名家合作。改革传统锣鼓经打法,使原有的锣鼓经变得更加高雅、大气,增强了演出效果。由其担任司鼓的代表剧目有《墙头记》《孙安动本》《老羊山...
查看更多
郝瑞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6年2月生,山东省泰安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山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3年入泰安豫剧团,在泰安豫剧团改为山东梆子剧团后,改唱山东梆子并拜著名山东梆子演员宋玉山(艺名立楞)为师。唱腔音色优美,高昂明亮,念白吐字清晰流畅,行腔委婉;扮相大气,表演细腻,善于通过唱腔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人物内心情感。代表剧目有《春香传》《盘夫索夫》《秋江》《贺后骂殿》等。曾与梅兰芳、常香玉等名家交流表演技艺...
查看更多
刘桂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11月生,山东省郓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山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戏曲世家,其父刘云亭为著名山东梆子艺人。自幼喜爱梆子戏,12岁师从于宪文。自小刻苦练习唱、念、做、打,工青衣、刀马旦。19岁时,第一次在传统戏《红珠女》中饰演主角,并随团代表山东赴东北演出,名噪一时。音质优美,音域宽广,在继承其父唱腔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腔调高亢激昂,跌宕多变,高低抑扬,极富山东梆子的传统韵味。武打功底深厚,身段洒脱利落。塑造的舞台形象深入...
查看更多
林建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1年2月生,山东省文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吕剧代表性传承人。1948年进入渤海区党委文工团工作,1950年调入山东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1953年调任山东省吕剧团演员,专攻青衣、老旦。嗓音清亮脆美,甜润柔和,高低俱纯,刚柔兼备,运用自如。努力汲取兄弟剧种及曲艺等演唱艺术的精华,逐渐形成吐字尖团分明、行腔委婉流畅、韵味醇厚隽永的独特风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善于运用特有的装饰音来润色唱腔,使人感到新奇俏丽、韵味浓郁、悦耳动听...
查看更多
李渔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2月生,2016年8月去世,山东省高密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吕剧代表性传承人。吕剧作曲家。1949年参加渤海区党委文工团,1950年调入山东省地方戏曲研究室,初任演员,后任伴奏员兼作曲。1952年开始吕剧音乐创作。1954年与张斌合编《吕剧音乐》,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57年与张斌、武韬等重新整理音乐、唱腔的《李二嫂改嫁》《借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在近六十年的创作、演奏生涯中,为近百部剧目作曲。培养...
查看更多
李岱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12月生,山东省莘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吕剧代表性传承人。1951年考入聊城专区文艺工作队,1953年调入山东省吕剧团。入团后,在基本功、表演和唱腔等方面得到了田菊林、李海亭、尚之四、刘梅村、张斌等人的精心指教。艺术上广采博取,以其纯净的嗓音、清晰的吐字、流畅的行腔和潇洒稳重的表演,确立了吕剧小生声腔和表演的行当特色。在理论方面,总结出了通板式、明调式、知节奏、辨四声、知字韵、晓方言等演唱理论和方法。代表作有《王定保借当...
查看更多
1
780
781
782
783
784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