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3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0)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17)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黑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黑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发源于湖北咸宁,流传至湖北宜昌并辐射至恩施、神农架、襄阳等地。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山脉纵横,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该地土质肥沃,土壤的排水和透气性佳良,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工艺复杂。需要采用鄂西南境内海拔600—1200米的半高山茶树鲜叶,经过77道工序制成茶砖,并冠以“川”字商标。其从采摘到包装历经初制(采摘、炒青等15道工序)、渥堆发酵(洒水...
查看更多
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是我国乌龙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流布于福建省漳平市及其周边区域。漳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该地处于南亚热带山地农业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78.1%的森林覆盖提供的肥厚腐殖层与红壤、
黄
壤形成特定的土层结构,为茶叶的生长创造了优厚的条件。 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在继承了闽北、闽南乌龙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从“看天做青”到“看青做茶”,这些由茶农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贯穿着每一道工序。首先...
查看更多
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是我国红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以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为中心世代传承。除坦洋村外,该项目还流布于福安市辖区内的社口、晓阳、上白石等18个乡镇和赛岐开发区、福安畲族开发区,并辐射至邻县。福安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三面群山环抱,一面临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壤以酸性岩红壤和
黄
红壤为主,土层深厚,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坦洋工夫红茶名列“闽红”三大工夫茶之首,其制作技艺始创于1851年,传承至今已有170多年。坦洋工夫红茶的原料...
查看更多
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是指使用蒙山地区茶叶、利用传统器具、按照传统工序和工艺制作蒙山茶的手工技艺,是我国绿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该技艺流布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核心区域主要在名山蒙顶山、蒙阳镇、中峰乡等乡镇和永兴寺、千佛寺、智矩寺等寺庙,以及雨城区碧峰峡镇、北郊乡等。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地带。蒙山又称“蒙顶山”,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区内以高山丘陵地形为主,土壤大多呈酸性或微酸性,腐殖质、磷钾含量较高,土层疏松深厚...
查看更多
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雨花茶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绿茶针形类茶制作技艺代表之一,江苏省南京中山陵景区、雨花台景区是其流布的核心区域。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20-50米之间的
黄
土岗地,土壤为
黄
红壤,呈弱酸性,有机质1.89%,土壤肥力中等,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培育了雨花茶特有的内在品质。 雨花茶制作技艺主要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毛火、整形、足火、精制、烘焙、包装数道工序,其中整形工艺最为关键。它将搓条、抓条、理条工艺完美结合,形成了集扁形茶类、卷曲形茶类优点于一...
查看更多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红粬
黄
酒酿造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红粬
黄
酒酿造技艺是我国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之一,流布于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台湾各省和东南亚华人聚居区,福建为其主要传承实践区域,宁德市的屏南、古田、蕉城等30多个县市区为重点区域。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海拔和森林覆盖率较高,丰富的天然山泉水和肥厚的红壤、
黄
壤为红粬
黄
酒酿造技艺的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和天然环境。
黄
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堪称酒中之祖。红粬
黄
酒以带有明显屏南地域特征的辰时清泉、高山糯米、手工红粬为原料,采用家...
查看更多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西凤酒酿造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西凤酒酿造技艺是我国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之一,主要流布于以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为中心的区域。柳林镇地处关中平原和渭北
黄
土台塬西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该地水质清澈透明,甘甜纯正,土地肥沃,颇具兴农、酿酒之地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西凤酒酿造技艺提供了天然条件。 西凤酒酿造技艺包括制曲、制酒、贮存等技艺及相关法则。制曲用大麦、豌豆按3:2比例混合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拌料要求“手握成团、不散不粘”,装入木制曲模,在曲板上踩制,每块曲踏11脚...
查看更多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董酒酿制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董酒酿制技艺是我国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之一,主要流布区域为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董公寺至高坪镇约十公里的地带。该地位于贵州高原北端,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区域内江河湖泊众多,三面环水。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与该地区延绵千载的酿酒小环境相结合,成为酿造董酒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董酒酿制技艺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本草制曲。约有130多味本草参与制大曲、小曲。大曲原料为小麦,配以40味本草,在...
查看更多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洋河酒酿造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洋河酒酿造技艺是我国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之一,主要流布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河镇并辐射至周边区域。该镇地处泗阳、泗洪、宿豫三县交界处,交通便利。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水网密布,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甘甜,域内土质为有机质丰富的黏土,为洋河酒酿造技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和自然环境。 洋河酒酿造技艺以传统手工操作为主,主要包括制曲、酿酒、封藏、勾调四大工艺。制曲,以小麦、大麦、豌豆等为原料,经润粮、粉碎、人工踩制等工序完成。即...
查看更多
砚台制作技艺(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潭柘紫石砚是利用潭柘紫石制成的砚台,其制作技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城区正西偏南,属太行山脉,矿产资源丰富。潭柘紫石产于京西马鞍山,形成于两亿年前二叠纪红庙岭的地层中,属红柱石铁质泥质板岩,因含铁质较多,故呈紫色,是门头沟区特有的矿产资源。这种石材质地缜密坚实,晶莹温润,适于雕刻,哈气成云,制砚尤佳。 潭柘紫石砚主要经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工序加工而成,需采用凿、戳、铲、刨、镂、雕、刻、刮、钻、刺、锉、磨等多种雕刻技法。该...
查看更多
1
162
163
164
165
166
54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