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一位花儿传承人的启示 刘大先  进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由永靖转到东乡至临夏市,一路土漫漫,童山濯濯,道路在山头岭间盘旋曲折,旁边即是万丈坡崖。从远处眺望,可以看到山势并不陡峭,却是斜拉下去无可逆转的山坡,一层一层形成波纹样的梯田--这是大地的纹路,会引发观者雄浑壮阔的联想,仿佛中国坚硬而瘦癯的肋骨。  光秃秃的崇山峻岭之间唯见零星的山坳间执拗地散布着一块块绿地,那是农民利用任何一点可见的稍微平坦的土地种植的小麦和玉米。路边最常见的作物是开着白色小花...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非遗保护呼唤“年轻血液” 年轻人去打工赚更多 娄辰、张晶     “来者何人?俺乃泰山石敢当!胆大的妖狼,竟敢在泰山上拦路吃人,俺岂能容你!”正在山东省台儿庄古城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范正安表演的泰山单人皮影《石敢当除狼妖》让观众领略到了“天下一绝”的独特风范。    皮影是中国民间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多地都有皮影艺术。其他地方表演皮影通常是一个团队,至少要两个人,一般都七八个人,而泰山皮影是演出只有一人完成,左脚踩鼓,右脚敲锣,口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桑皮纸:活着的文明 ——探访“桑皮纸之乡”:新疆和田市墨玉县   李菁 宇   桑皮纸第十代传承人托乎提·巴克和他的孙女正在制作桑皮纸   托乎提·巴克的孙女和孙子是桑皮纸制作工艺传承的希望          从和田市向西...
查看更多
论坛
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秦腔研究文献综述       秦腔是我国国内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经几百年的兴衰变迁,至今仍然活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作为中国戏剧界的四大声腔之一,秦腔和其它几个声腔比较起来,豪迈、粗犷、刚健而又悲壮苍凉的风格独一无二。正因为如此,乾隆年间晌一在北京吼起,便震惊朝野,广受士大夫和庶民青睐。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究竟它有何等魅力?一直激励着学界试图一层一层揭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本网讯 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文化厅与枣庄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主题为“促进非遗保护,共建精神家园”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暨第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新闻发布会2012年8月28日在文化部举行。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9月6日至10日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举行。本届非遗博览会最突出的特点是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筹委会从全国各地筛选上...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后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以水族马尾绣为例王  彦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进,深刻影响了我国众多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在参与其中的各利益相关方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尤为显著。以三都水族马尾绣为例,在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在当地政府组织领导下建立了保障机构,施行了相关政策,并举办马尾绣培训班,提升优秀艺人的地位和影响,扩大马尾绣的社会认知度和需求,显示了地方政府的重要推动作用。“非遗”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创造出新的情境,技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皮影民间艺术摆脱传承困局      台前无数掌声,幕后多少泪滴。“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说的是中国皮影艺人的能耐。    “这么好的艺术,不努力很快就没了。”凝望着幕布映出上下翻飞的皮影,从艺五十余载的广东陆丰皮影剧团导演彭美英感慨万千。记者采访发现,作为我国三大皮影派系之一、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陆丰皮影的变迁,折射出这门民间传统艺术如何走出沧桑、重现辉煌。    历经荣耀的皮影戏    “相比北方影戏,陆丰皮...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浙江的非遗不住博物馆,要沾烟火气 杨晓政  虾爆鳝面 蓝印花布     河坊街上的蓝印花布、奎元馆里的虾爆鳝……     这些老杭州的最爱,近日入选省非遗解读入选密码    迢迢年华谁老去。那些历史中的注脚,旧时生活的精彩,总要以某种形式流传下去。    近日,浙江省政府公布了第四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入选项目共202项。其中,老杭州们耳熟能详的好玩意不少:试问,幼时有几个杭州的80后没有穿过蓝印花布扯的衣裳?没拉着爸妈吃一碗汤香扑鼻的虾爆鳝面...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中国范式” 彭兆荣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总结、建构和宣传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尤显迫切。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国际经验  当今,“遗产事业”已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和社会现象之一。纵观全球“遗产事业”的现状,世界主要的遗产大国已在遗产理论和实践方面走到前列,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根据是这些国家已建立了成熟的、特色鲜明的遗产体系。遗产体系在树立国家形象、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全球介绍和推广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是必要条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古韵新生——写在西安易俗社百年华诞之际     巍巍秦岭,滚滚渭河,悠悠驼铃,煌煌古都。     一座山、一条河、一条路、一座城,简单却深刻地概括了陕西西安作为千年古都无与伦比的魅力。西安易俗社是西安百年发展史的见证和活化石,是一部光荣而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    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8月13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艺术团体,与莫斯科大剧院和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撑起了中国戏剧界的一片天。    易俗之光:一抹光耀时代的珍藏    易...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