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廿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19)
机构
(0)
政策
(12)
资讯
(363)
清单
(129)
资源
(23)
学术
(73)
百科
(0)
其他
(1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百余名非遗传承人齐聚乌江寨助力2023贵州非遗季
2023.04.26
专题报道
4月24日,2023贵州非遗季“璀璨乌江寨·非遗嘉年华”系列活动在遵义市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幕,并将持续至4月28日。 开幕式现场 此次活动由遵义市人民政府、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遵义市文化旅游局、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政府承办,旨在进一步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非遗体验、非遗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创设计研讨等内容,主办方邀请百余名非遗传承人汇聚在乌江寨...
查看更多
非遗旅游带火了苗乡侗寨——
黔
东南州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纪实
2023.04.20
专题报道
今年1月,
黔
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被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10年来,
黔
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稳步推动实验区建设,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非遗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保护先行 留住发展空间 “民族文化需要有人传承,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传承非遗,让非遗走向更加宽广的舞台。”在锦屏县,非遗传承人李开琼边说边忙着锻造着手中的银饰,从她手里锻造出的银饰,结合了传统意象和现代元素,颇...
查看更多
非遗活力持续上升——3月非遗传播活力数据解读
2023.04.19
专题报道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610个国家级非遗子项、360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76家非遗老字号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五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2023年2月非遗传播活力值共计20021,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各省级行政区非遗活力值为6622,国家级非遗各地级行政区非遗活力值为7240,国家级非遗各...
查看更多
“璀璨乌江寨·非遗嘉年华”2023贵州非遗季正式官宣
2023.04.12
地方新闻
4月24日,2023贵州非遗季“璀璨乌江寨·非遗嘉年华”活动将在遵义市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幕,邀请广大游客朋友一同穿越历史的长河,感受非遗的魅力。 2023贵州非遗季以“璀璨乌江寨·非遗嘉年华”为主题,由遵义市人民政府、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遵义市文化旅游局、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政府承办,旨在进一步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特色鲜明、亮点突...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子全——双手翻炒 茶香四溢
2023.04.12
专题报道
张子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自12岁开始炒茶,与茶相伴40余年;铁锅、土灶、柴火,还有一双手,是其制茶的全部工具。他的一双手,既是检查锅温的温度计,又是翻炒茶叶的锅铲,还是给茶叶做造型的工具。 “噼噼啪啪……”翠绿的茶青接触滚烫的锅底,立刻发出声响!张子全双手伸入锅中,捧起青叶,开始翻炒;此时的锅温已经达到近300摄氏度。 58岁的张子全(见上图,本报记者陈隽逸摄)是国家级...
查看更多
绣出时代画卷 助力美好生活
2023.04.11
专题报道
一部苏绣艺术发展史,既是一部技艺与手法代代相传的历史,也是一部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材料、工艺、题材、风格等方面不断创新的历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也是传统美术、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传承发展的关键词。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以高质量传承发展为目标,我越发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并对苏绣传承和苏绣行业创新有更多思考。 苏绣起源于苏州,有着200...
查看更多
人类非遗里的贵州风景
2023.04.10
专题报道
贵州是非遗大省,非遗宝贝灿若繁星。贵州有3项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石阡说春和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此外还有1000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璀璨的文化明珠,在文旅融合的催动之下,转化为精彩的风物风情和人文景致,扩大了旅游观赏和体验的空间,彰显出全域旅游的崭新气象。 山水有氤氲,人文更闪耀。贵州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覆盖9个市(州)的9条非遗线路,每条线路均有鲜明的主题:贵阳—匠心筑韵寻味林城、
黔
北—河谷寻艺茶海拾...
查看更多
沐浴明媚春光 赴一场茶山之旅
2023.04.10
专题报道
眼下正值春茶采摘季,漫山遍野的茶树碧绿连绵,茶农穿梭忙碌着采摘嫩绿的叶尖儿,谱写春天里的美好乐章。近年来,各地深入挖掘茶文化与茶历史,积极打造茶旅新业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同时,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各地更是积极推动茶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让传统茶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本版将通过视觉呈现和沉浸采访,展现“一个春天探访一片茶山”的故事,续写“一片...
查看更多
扩大现代生活连接面 非遗融入日常
2023.04.07
专题报道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着持续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守护好非遗这份宝贵的财富,是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根本前提。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当代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则是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必由之路。 夯实保护传承根基 目前,我国共认定了155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国家、省、市、县4级非遗...
查看更多
林继富 王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两创”实践研究
2023.04.06
论坛
【摘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战略思想,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创”传承发展道路。“两创”成为继“二为”“双百”方针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飞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重要生活实践,以多种方式得到实施。为了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两创”实践高质量发展,应秉持“新发展理念”,发现...
查看更多
1
10
11
12
13
14
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