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专题报道
“非遗”传承的链条不能断     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的佼佼者;他们责任重大,肩负着让流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统技艺重焕生机的重任;面对物质和金钱的诱惑,他们选择了对传统最执著的坚守……如何让手中的传统技艺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得以发扬光大?“非遗”传承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我在跟时间赛跑    我出生在太行山区的襄垣县,14岁拜师学唱鼓书,一唱就是60多年。襄垣鼓书讲究拉、打、说、唱,一场表演可以用到十几种乐器,一个人最多...
查看更多
论坛
浅析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为例 吴才德     摘要:阐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的涵义,分析靖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要通过法律法规保护、产业化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途径来解决。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自2003年1...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香港开幕     由文化部和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联合主办的2013“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于6月6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隆重开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香港特区民政事务局署理局长许晓辉、香港特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贵州省文化厅厅长许明、文化部港澳台办副主任孙建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观看了展览和演出。 ...
查看更多
论坛
苗族独特的丧葬文化——以雷山县永乐镇西部加勇苗族社区为例姚 辉    一、加勇苗族社区的范围和苗语中对死亡的若干解释    加勇,也称欧勇南。位于雷山县永乐镇西部。该社区有十多个自然寨,即加脑、加勇、场坝〔苗语称东格〕、鲁浪、麻山、也的、排吉、羊乌、党农、和平〔苗语称为欧溪〕、也干、高洞〔苗语称为拜帝〕、中寨〔苗语称为氧告〕、排告、脚牛、长田坎〔苗语称港里带〕、氧拜你等自然寨。以上苗寨的名称大多是苗语音译。该社区是以短裙支系苗族为主体居民。故本文着重探讨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遇困:千年“南溪号子”谁传唱?     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江“南溪号子”,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项目)。然而,目前全村能传唱者仅7人,成了濒危的非遗项目。  吼号子难养家糊口导致无人愿学,也让“南溪号子”传承遭遇尴尬。如今,江正策划将其搬上舞台,搭上旅游这辆便车,改变其窘境。  阳春三月,山花烂漫,金黄的油菜花地毯般铺在山野中。  江区鹅池镇高山峡谷中的南溪村,一弯清澈的河水昼夜淙淙流淌,蜿蜒穿村而过。这里是拥有千年历史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赣州    2013年1月6日,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江西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此前,“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也分别通过了评审。至此,文化部已设立了15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中包括在广东梅州设立的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   赣南是客家诞生地和大本营之一,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同时又是全国最大的客家聚居地,生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贵州:“活态”传承开启“非遗”宝库 李惊亚  闫起磊     贵州省东南州雷山县从该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011年的门票收入中,拿出15%的资金作为民族文化保护经费奖励给西江苗寨千余户村民,以表彰他们在保护民族文化、确保景区环境卫生等方面作出的贡献。此次获奖励农户户均4000元左右,其中最高一户获得8643元。仅2011年度,该县全年兑现给千余户村民的民族文化保护经费总计达539万余元。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世界最大苗寨,贵...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后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以水族马尾绣为例王  彦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进,深刻影响了我国众多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在参与其中的各利益相关方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尤为显著。以三都水族马尾绣为例,在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在当地政府组织领导下建立了保障机构,施行了相关政策,并举办马尾绣培训班,提升优秀艺人的地位和影响,扩大马尾绣的社会认知度和需求,显示了地方政府的重要推动作用。“非遗”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创造出新的情境,技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念首次进入中国法律体系   2012年5月1日,中国西南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贵州省开始实施一个旨在更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念首次进入中国法律体系。    1日实施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群众基础的特定区域可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    “这是中国地方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创性举措。”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侗族大歌:原生态挺进城市求生存         3月,来自贵州黎平县的侗族大歌队,在同乡——摇滚歌手吴虹飞的邀请下,在北京的酒吧、剧场等地将进行6场演出。在年轻人的娱乐场所,聆听远方的原生态歌舞,对京城的时尚青年们来说是一件新鲜事情。从3月9日的第一场开始,现场便吸引了各路媒体及学者。侗族大歌团队成员们的命运,以及侗族大歌的生存及保护,也由此引发了思考。    习俗传统难忘侗族大歌    3月9日,北京“愚公移山”酒吧,演出在即。场内的小试衣间里,已传来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